文|亲子早教派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留言转发分享。

一位朋友说,孩子老是把饭含在嘴里,不往下咽,吃一顿饭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主动吃饭,是不存在的,在学校也是一个样,不得不拜托老师帮忙喂一下。有时候自己真想狠下心让她饿肚子,但是又舍不得。

孩子吃饭难这件事,最头疼的莫过于家长,不让孩子吃吧,担心小人儿营养跟不上;吃吧,又拖拖拉拉,难道只能通过给娃喂饭才能解决?

为什么孩子不认真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孩子的时间观念还没有形成

当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时候,一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在意也不明白这些时间长度的差异。

吃一顿饭,花十分钟或者花三十分钟,对于孩子来说,并无差别。这样的话,就无计可施了吗?

怎么破?

孩子对时间不感兴趣,但是孩子对有趣的事情会产生期待。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投其所好。比如在吃饭前,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吃完饭,我们就可以看绘本/做游戏/玩玩具/去楼下玩,期待的活动吸引力越大,越能使孩子积极起来。

因为TA实打实的知道,饭后将会有好玩的事情在等着呢。对具体事物有所期待,由此产生的迫切感,就是孩子最大的内驱力。

2.依赖大人喂饭

大人担心孩子吃不饱、吃得慢、吃得脏,就直接给孩子喂饭,更有甚者,追着孩子满场跑来喂饭。

喂饭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就更加依赖于喂饭。哪怕上了幼儿园,孩子也不懂得自己吃饭。

我们都知道喂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总是与初衷背道而驰:家长越是喂饭,孩子越是不爱吃饭。

怎么破?

大人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把吃饭的主动权归还到孩子的手里。

一般来说,当宝宝能够稳当地坐在椅子上,就可以尝试自己吃饭了,先从手指食物开始。要是孩子已经长大,3、4岁甚至6、7岁了,也不要紧,从现在开始改变就是最好的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如果孩子闹脾气,非要喂饭不可,家长就应该严肃地提醒孩子:“吃不吃饭是你的事情。不吃的话,爸爸妈妈就把饭碗收走,这一顿没得吃,等一下也不会其他东西吃,下一顿才可以吃饭。”提醒3次后,孩子都不听,就要说到做到,把孩子的饭收走。让孩子意识到,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不吃饭就要饿肚子。

少吃一顿饭并不会把孩子饿坏,不让孩子吃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盲目担心,我收走了饭碗,孩子吃不上饭,饿着了怎么办。人天生就有感知力:饿了就要吃东西。把饿的感知还给孩子,让孩子通过饿肚子明白一个道理:我饿了,我想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零食吃太多

两次饭点中间,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很喜欢给孩子吃零食,好像不给孩子零食就是亏待孩子。可是零食吃多了,孩子就更加不愿意吃饭了。

怎么破?

吃零食是一件增加孩子幸福感的事情,零食不要过多,适可而止。孩子的胃容量不大,当胃里被塞满零食,到了饭点,宝宝也就不会有进食的欲望了。

如果想让孩子多吃几样水果,不妨可以这么做:把香蕉、苹果、雪梨切成小块,每一种水果都给孩子吃一点,分量不要过大。这样一来,孩子即不会吃过量,也能够摄取尽可能多的水果种类,一举两得。

4.一心二用,不看电视不吃饭

有的家里,吃饭时间一到,全家人就围坐桌子,电视机关上,玩具放下,手机放好。有的家里,刚好相反,吃饭时,电视机照样开着,耳边不断响起音乐、对话声,直接来个电视拌饭。

当孩子养成习惯,很容易就会把吃饭跟看电视联系起来,不开电视就不吃饭,否则就发脾气。

怎么破?

人,不能一心二用,孩子吃饭时更是如此。

吃饭时间,电视、电子产品、玩具,通通都应该不应该出现在孩子眼前晃。

家长需要明确和孩子定下规矩:吃饭时就只可以吃饭,不可以分心。

一次只做一件事,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很必要,对大人来说,也一样重要。

家长要以身作则,否则这头要求孩子吃饭时不看电视,那头自己却边吃饭边玩手机,双重标准,孩子自然不干,规矩也就没办法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有一种冷叫做奶奶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做奶奶觉得你饿。总是喂饭,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独立吃饭,没有人给他喂饭,他都不知道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适当的放手,即成全了孩子的独立性,又成全了孩子的内部感知力发展。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家人和孩子一起执行,爸妈退居二线,鼓励孩子把餐具握在自己手里。

喜欢小派妈妈的文章,请关注、分享、留言!如果对文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