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架汉罐,一排又一排明代以来的历代宜兴均釉大缸,五席中式茶席居中,以“阳羡茶、紫砂陶,宇治茶、朝日烧”为主题的2019年中日宜兴宇治茶陶会于12月8日下午在宜兴长乐陶庄举行。席间,清代葛明祥造印的海鼠釉茶壶、日本朝日烧第十五代传人制作的煎茶器、金士恒铭文的紫泥花瓶等茶陶古器在氤氲茶香中一一展示,日本朝日烧传人松林丰斋、田中守、田中宏季讲解日本朝日烧,同时以日本茶道方式演绎宇治抹茶、以日本煎茶道方式演绎宇治煎茶等,中日双方与会者在虚实相间的人文传承里追溯悠久历史,共同见证器物风流。

由宜兴长乐陶庄、日本宇治“三星园-上林三入”共同主办的此次中日茶陶会,特别邀请:日本宇治“朝日烧”与会,同时,杭州“京都之约”、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兴株式会社”、宜兴“明清宜均”、宜兴“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艺术机构倾心参与。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乐陶庄主人徐秀棠以“茶陶老家”题赠朝日烧主人席,现场安排有宜兴紫砂、宜兴均陶等精品陈列,并有日本宇治朝日烧代表作品、京都名家天目釉、陶瓷精品陈列观赏,体现了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亲密无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兴作为中国久负盛名的陶都,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历史。宜兴紫砂更是闻名于世界,自古就有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和“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作为这次主办方的长乐陶庄,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于1996年创立,以弘扬紫砂文化和茶文化为宗旨,致力于宜兴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发展,拥有一批有实力、有创新的设计人才和传统工艺制作人员,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知名度,“长乐弘紫砂”是公认的紫砂名牌。其中,茶陶会现场数量可观的汉罐、历代宜兴均釉大缸等,均为长乐陶庄私家珍藏。

据晚报记者了解,在日本具有800年制茶历史、并且是由荣西禅师自中国引入茶种经明惠上人在京都高山寺种植成功并分植于京都府的宇治市,也有着一家具有420年制陶历史的古窑陶坊朝日烧,至今已传16代,代代相传地制作以茶道和煎茶道为主的器皿,是名副其实的“茶陶”。此次茶陶会主办方之一的“三星园—上林三入”是宇治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创立于16世纪的日本天正年间,也有着500年的历史,至今传至17代,从最初作为将军家御用茶师的家族源头,一直到今天依然是上献给皇室御用的传统铭品,并拥有优质抹茶、玉露、煎茶、焙茶等生产能力的老茶铺,代代坚守家族优良传统,延续至今,不负众望;去年“三入流茶道”也已正式认证注册。

据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茶艺师孙平介绍,宜兴也有着上千年的制茶历史,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玉川子)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中,写下了“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千古绝句,足以显示出阳羡茶在唐代就被作为贡茶的历史地位,如今阳羡茶更是以崭新的面貌,稳健发展,享誉中外。此次茶陶会上,中方安排的五席中式茶席由资深茶人周薇平、褚郁佳、程程、葛晓林等担任主泡,还有蒋文昊、张而已等年轻的优秀茶人现场参与,中日茶人、陶人愉悦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茶陶会上展示的一件金士恒铭文的紫泥花瓶,金士恒是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善制日用陶罐、坛缸之类。后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僻、实用美观的"蛹壶"。后应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向日本教授宜兴紫砂陶“拍打镶接”技艺。宜兴优秀陶工金士恒受邀请到日本常滑等地传授宜兴式茶壶的制作技法及装饰技巧,对日本制陶技术、观念都是一次革新。

文图来源:何小兵 周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