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对设计、自然、人文相互承袭与关联的深思,是此次探索美学与自然的日本设计研学之旅最大的收获。

日式设计总是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日式、极简风、禅意、无意识,让他们得以将日本文化散播到岛国之外。如果想要探究这些设计藏在深处的内核,那就不得不提侘寂(wabi-sabi)

Wabi-Sabi有其自身的神秘感,它描述了一种残缺之美。曾有人这样解释道:它是沐浴在时间光泽下,简洁安静中的质朴的美。人们总是喜欢这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淡然的、安静的氛围。

接下来,我想谈谈日本古建筑对于“诧寂之美”的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绍来

吉品空间 设计总监

Autodesk国际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高级室内设计师

设计理念:设计最重要是悄然退场后的回归。回归到专业,回归到起点,与自己对话,然后再次整装待发。

大德寺の禅意之美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 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著名的 一休和尚,以80岁高龄的时候任寺庙主持,重建了大德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德寺的庭院是江户初期 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枯山水”的起源于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然后到了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直到 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水墨画传入日本,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镰仓时代末期, 与禅宗相应的,以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由此将园林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南北朝(1333年-1392年)时代,是枯山水的实践时期,一般与真山水(池泉部分)同存于一个园林中, 以真山水为主体,枯山水为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慢慢的淡出国人们的视线。反之“枯山水”在日本逐渐进入武家和皇家园林,从进入大德寺和龙安寺之后,枯山水的巅峰时期正式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枯山水”其实也是尊从了古代风水学原理,除此之外,枯山水虽无残荷、败柳、枯枝,却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沉浸在这样的思绪里, 反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思,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台寺の灵山之韵

丰臣秀吉病逝后,夫人北政所宁宁(1548—1624)出家,号称高台院月尼。为祈祷其夫冥福、安养修佛,于庆长十一年(1606、明神宗34年),开始建寺。宽永元年(1624年)迎请建仁寺高僧三江绍益开山主持,号称高台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院主入口建筑以唐朝建筑风格房檐“内弧式”和日本神社的“外弧式”房檐结合,表达了日本人对唐朝文化的推崇和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台寺虽屡遭火灾,但现存建筑经过日本工匠的修复,多数得以保留。其中最为主要的建筑属“开山堂”,细看能发现佛檀及佛龛的华丽彩绘有点像我们推光漆上的描金,非常简约。日本人叫“高台寺莳绘”(在我国叫泥金画),属日本漆工艺美术之精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山堂两侧人造小湖“卧龙池”、“偃月池”,前面的园林摆设像象棋子一样散布开来,杂乱无章。实则不然,其实它是以唐代风水为基准的延伸板,更符合日本的地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设计,文化都会受到时代的演变而进化,更会受到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风而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