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击的事实,往往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凌,冰山下面的巨大事实,更排山倒海穿透视听。我们直面的人生舞台,也许只是化蝶幻影,层层垂帘般幕后的故事,更震撼世道人心。”——豆瓣影评

李焕庆号称韩国“治愈”系导演,电影《方糖》和《冠军》正是让他坐实这个称号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善于利用温情和人性,来戳中观众笑点和泪点。2013年由他执导的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更是延续了这种风格,他抓住亲情、人性,用最朴素、简单的笔触将故事勾勒出来,让人的情绪深受剧情影响。

《七号房的礼物》用倒叙的手法讲叙了一个智障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温情故事。父亲李龙久为了给女儿艺胜买美少女书包,无意因为另一个善良的小女孩的死亡而入狱。女孩的父亲是警察局长,前一天还因为书包,殴打了龙久。

入狱后,因龙久一次次的善举,赢得了狱友和保安科长的好感,将女儿艺胜送到了他身边,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温情故事。狱友和科长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发现龙久是无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龙久最终辩护前夕,7号房的狱友们为帮助龙久洗清罪名,利用推理判断出死者的死因,并教他如何自辩。但在审判时,龙久遭到了来自律师、警察局长的暗示和危胁,为了保护女儿,他承认了罪行。长大后的艺胜,一直不忘父亲的冤屈,最终,为父亲洗清罪名。

影片中有笑点、有泪点,温情的背后,是对人性的考验。同样是爱,一个原本是正义的代表,却化身邪恶,不顾自己的良知和职业操守,只为发泄悲痛,将痛苦转嫁。一个为了保护女儿,不惜蒙冤受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曾后悔他的选择,只余下遗憾。

人性复杂、黑暗,经不起考验,但我们更应审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违背了自己的良知,守住我们的红线,对自己和他人保有真、善、美,就是一个对自己、对世界有态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善良与生俱来,只是有些人逐渐放弃它,有些人仍选择坚持

一个有温度的人,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善良有爱、宽容大度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有种魔法,会让人不自觉产生亲近和信任的想法,会觉得他们踏实可靠。与他们相处会很愉快、轻松。不但如此,长期与这样的人相处,还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

影片中的7号房,关押了黑社会老大,以及因诈骗、抢劫、通奸、恐吓等入狱的其他4人。当龙久入住后,他们得知龙久诱拐、强奸并杀害未成年少女而进来后,痛揍了龙久一顿。

龙久不计前嫌,善良的他在发现有人意图伤害黑社会老大时,及时救了他。黑老大为了报达龙久,将女儿艺胜偷渡到了监狱。艺胜的到来,为这间牢房注入了温情,同时也让感化了他们,让他们重获了新生。

一次报恩的举动,带来的却是一次质变。这种变化是龙久和艺胜这对父女带来的,他们用善良唤醒了这群传统意义下的恶人的良知,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和善意,焕发新生的同时也释放他们的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良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些人选择放弃,有些人选择坚持

剧中的龙久在一次监狱暴乱中,不顾生命危险救了保安科长李民焕,李民焕与龙久的相处下,发现龙久根本没有作案的动机。他感动于艺胜和龙久的父女情深,便冒着被革职的危险,让艺胜和龙久生活在一起。

保安科长李民焕,是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他对伤害未成年的犯人,从来是深痛恶觉。前期对龙久也是痕恨的,在龙久想给艺胜打电话时,他愤怒的对龙久说,你想到了你的孩子,在你杀那个女孩时,有没有想过她也是个孩子。

通过长期的相处后,李民焕却被龙久的善良,重新唤起了对生活的热爱。艺胜和龙久这对父女,让他重新振作起来,逐渐走出丧子之痛。

高尔基说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良能唤醒希望和光明

弱者用善良来掩饰自己的软弱,恶者用善良来隐藏自己的恶意。人性中的善良,需要用心感受。真正善良的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在遭受欺负时,不会一味的忍让。在别人遭遇欺侮时,不会同流合污。

善良是种选择。真正善良的人,并不是对恶一无所知,而是懂得胸怀大局,做事知变通。真正善良的人,总是将别人放在首位,将自己放在末位。真正善良的人,内心强大,信念不倒,他们总能创造奇迹。

内心善良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度良知的人。表面看他们总是吃亏,但最后总有回报。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余生终有福报。

02 在强权面前,事实可以被扭屈,但良知却不能,凡做过的错事,终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权力对于很多人来讲,充满了诱惑力。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权力,就等同于掌握了利和势,就能践踏一切,甚至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更有甚至知法犯法,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会放大人性的贪欲、人性恶及丑态

影片中的龙久是个智力残障人士,当初在警察局所做的笔录,是警察用“回家见艺胜”引诱龙久所作的,是份虚假的口供。7号牢房中的狱友和保安科长李民焕发现了这点。狱友们通过龙久的叙述,推理出了小女孩真正的死亡原因,李民焕则找到警察局长,要求他重新复查此案。

警察局长在听完科长的请求后,拒绝了他,并询问他是否经历过丧子之痛,他的潜台词就是,即便龙久是无辜的,但他女儿死了,龙久就要承担他的怒火。

在龙久最终审判时,狱友和科长都鼓励龙久一定要自辩。在开庭前,龙久在等候室时,警察局长用艺胜的生命危胁他。最终,龙久在庭上被迫承认了罪名。在听众席上的科长,愤然问龙久为何要这样做,而艺胜崩溃痛哭。

同样是父爱,两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警察局长泯灭自己的良知,拒绝接受残酷的事实,利用自己的权势,将丧女之痛发泄在了另一个父亲身上。而这位普通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无奈的向恶势力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照任何理想。是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或传统,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压抑和无视自己的良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高位,坐拥权势时,如果做事全凭自己的情绪和喜好,终将走向灭亡。

良知是我们内心的审判者,它统治着我们的行为,它是安插在自我中心堡垒的暗探,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我们越过红线,良知就会为我们敲响警报,警告我们已经跃过了底线,最终,必将日夜遭受到良知的谴责。

一个人的良知若泯灭,是这个人的悲哀,一个社会的良知死灭,则是正义的沦亡。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对外我们要经得起诱惑,对内我们要受得住内心的审视。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良知,那么社会的黑暗面将离我们更远一些,阳光普照下,现世安稳将不再是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每个选择善良的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善良”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良知在线。他们行事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轻易被引诱,经得起考验。他们通常胸怀坦荡、宽容大度,真、善、美在他们身上得到诠释。

影片中的龙久人设是个智力低下的人,即他的心思单纯如孩童,心灵纯洁无垢,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不似成人的世界,有灰色地带。所以,龙久本人亦如儿童一样,黑白分明。他虽智力低下,但他通透、善良。

他看见有人需要帮助时,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哪怕自己遍体鳞伤。只要认为该做的,他不会迟疑。这是他的真和善,所以,他的灵魂自带香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内心真正善良的人,灵魂自带香气

在龙久要被执行死刑时,正逢艺胜的生日,7号房的诸位为他们父女进行了庆祝,同时,也是送别。艺胜最终背上龙久送的美少女书包。他们都明白这次相聚是为了分离,所以,艺胜向龙久行了跪拜大礼,说能成为他的女儿,她很幸福。龙久同样向艺胜表达他的感谢之情。

龙久牵着艺胜走出牢房时,他们在一个路口正式分别,艺胜再也等不到他们常用的分别仪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龙久终于崩溃了,失声痛哭,大声的哀求狱警救救他,救救他的女儿,说他错了。

这对善良的父女,最终天人永隔。善良的龙久,沦为了权势的牺牲品。艺胜被保安科长收养,平安长大成人,相信这对于龙久来说,是最大的慰籍。成年后的艺胜,为父亲成功翻案,是岁月给予这对父女最大的温柔。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将近尾声。龙久在死前的高声呐喊,表面上看是痛哭自己无法陪伴自己的女儿,无法见证孩子的成长,在呐喊的背后,是想唤醒那些良知泯灭的人,让他们能重新点燃心中的善念和良知,不要再让善良、正义沉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梭说,“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很多时候都被教导“什么是正确”,很少会教“什么是善恶”。正确似乎易于判断,而善恶却很难分辨。我们以为遵循大多数的选择,就是善良的体现,但这其实从众的正确,而不是从心的善良。

善良,就是如果我们下定决心为人父母,给孩子多些陪伴和尊重,这就是选择了善良。善良,就是如果有人同我们分享同一份爱,那请保持感恩、相互扶持,这就是选择了善良。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欣赏,并接纳他为朋友,那就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选择了善良。

善良的人总是快乐,感恩的人总是知足。一个善良的人,懂得知足常乐,都有颗柔软的心,会换位思考,懂同理心,他们会温柔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将痛苦埋藏心底,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温柔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号房的礼物》为我们讲叙了父爱如山的故事,让人们知道父女亲情,天地人伦,不可亵渎。同时,也为我们讲叙了人性的复杂,人性的善良、正义与邪恶,仿佛阳光底下的阴影,如影随行。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总充满阳光,阴影底下如何生存是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考验。选择与善良为伍,还是屈从阴影,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审视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