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不只是为了远方,

也是为了在去往远方时能回归到当下...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日本,同样带着好奇之心探究未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游学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行走间,心飞扬,身临其境,方能用心体会,思考与自省。

——武登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十年匠心造

江之浦测候所,出自世界闻名的艺术家杉木博司之手,他耗费了大约10年的时间来构想并完成了这件巨大的艺术计划。在江之浦测候所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两方面的建筑风格,以及其文化、思想的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设施当时在建立之初就是以一个整体的光学装置来进行设计的。主建筑的建立方位和方向,是和时刻变动的太阳位置相结合,经过细致的计算而决定的。

当每次日出时,太阳光的艺术将会散射到整个江之浦测候所。在冬至的时候,会从[光学玻璃舞台]开始,在夏至时则是从100m展示长廊的边缘开始,而春分和秋分时节则是从茶室看见的石头制作的神社大门中心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登高看着变幻莫测的朝阳,感受到仿佛进入幻境般的体验。将建筑融于自然,通过观测天象,观季节更替,思生死轮回。十年巨作的巧妙心思,值得我们每位设计师学习与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兼六园情怀

一座美丽的回游林泉式庭园,日本三大名园之首,它的名字取自于中国宋代诗人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兼备李格非所提出的“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的名园条件,所以命名为兼六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于12月的园中,这里已经开始入冬准备,随处都能看到给松树等常绿乔木吊枝的情形。这是为了防止冬季的大雪压断松枝,竖起木柱把松枝用绳子一根一根吊住,充满了雪国生活的人们对植物的一片爱心。

武登高看着眼前的情形,内心思索日本建筑与自然的平衡融合,正是对自然的敬畏才让这个国家被青山绿水围绕,人们生活在舒适惬意的环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五崮山文化

五箇山下的合掌村,在群山包围中更有一种遗世而独立之美。「合掌造」建于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是当地村民为了抵御日本北陆地区的严冬和暴雪而建造的茅草人字形木屋,屋顶为防积雪呈60度倾斜,形状犹如人的双手合掌,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建成一座合掌造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面对当地恶劣的天气气候,智慧又勤劳的村民就地取材,整座房屋不使用一根钉子固定,主体建筑以卡榫、结绳组合构建,屋顶以茅草和芦苇铺顶。

合掌造一楼用于居住生活,二、三楼作为堆放杂物以及工作场地。房屋朝向大多面南背北,以减少强风侵袭,调节日照,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所覆盖的茅草,每三四十年就需更换一次,届时全村居民皆会帮忙到山上收割茅草并一起合力更换。合掌造建筑的特别之处,并不仅限于外形的童话感,更体现了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劳作的一种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宛若童话,云雾袅绕间,群山绵延、层林尽染。走在村落里,拿起相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唯美的画卷,漫步其中,沐浴阳光,无比享受淳朴又缓慢的生活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回归当下

行走这几日,再次回首第一日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参加学习的情形。当时真的为它的小(规模面积)而惊讶,看到这样的校园,你很难想象这是全日本艺术家倍出的大学,全日艺术最难考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到桥本和幸教授准备极其丰富的课件,和蔼可亲专心为大家授课时,深深的被他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所感动。他为大家讲解课程中,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增加记忆,每个知识点都讲述的很细致入微。通过桥本老师的讲解,大家对日本的建筑有了更神层面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行走中去感受思考与体验,用实践去检验真理。设计的出发点,本就应该以人为本,在日本更为突出,日本人的敬业和服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受设计细节,以人为本,关爱无处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走,

不只是为了远方,

也是为了在去往远方时能回归到当下。

回归到当下,便可行走在当下,

遇见了身边的人,也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行走的力量,寻找内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