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弹窗广告霸屏怎么管? 弹窗广告已形成利益链

疯抢24小时”、“你关注的这双鞋降价了”、“好消息!脱发有救了”……近来,很多人打开电脑发现,各类花花绿绿的弹窗广告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想关掉却无处下手。

弹窗广告因为内容不适、强制推广、难以关闭等原因惹人生烦,备受诟病。媒体调查发现,弹窗广告大多是与平台有合作关系的代理公司在运作。从广告的设计到发布呈现,早已是一条产业链。即使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商家,只要肯花钱就有人替你“一条龙”搞定。

“霸屏”的网络弹窗广告不仅影响用户工作效率,还可能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暗含违法信息等问题,亟待加强监管。

A

烦恼弹窗广告如牛毛 有的根本关不掉

“最近,弹窗广告比平时更勤快了!”刚打开电脑的小钱感叹道。大多数时候,当她打开电脑浏览器或者网站的新闻页面,右下角就会“弹”出一幅广告。

最让她“憋火”的是,自己此前在家浏览过的内衣类广告,也会突然在单位电脑上“弹”出来。“看过什么商品就使劲给你推什么。”小钱认为,弹窗广告如果推送的是自己喜欢的商品,就没有什么问题,但“逢开机必推”让人不堪其扰。并且,难以关闭也很容易给人带来困扰。

弹窗频率高、关闭键过小甚至形同虚设,这是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很多网友反映,大多数应用软件均有弹窗广告;有些软件还将弹窗广告做成了开机启动项,只要电脑一开机就会跳出来“骚扰”用户。更令人恼火的是,这些弹窗广告或者根本无法关闭,或者关闭键特别小,几乎难以识别。

某广告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一些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键其实只是摆设,用户点击后非但不能关闭广告,反而会进入广告页面。即便用户安装了过滤屏蔽软件,公司技术人员也有办法应对,强制给用户推送。

有网友戏称:“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很多消费者发现,只要浏览过某类商品,相关广告就会纷至沓来。

多位网友表示,对弹窗广告吐槽最为集中的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关闭按钮不明显,甚至一些弹窗广告并没有给用户设置关闭按钮;二是,弹窗广告的“假关闭”现象。即使点击了广告上的“×”号,也会强制性弹出该广告页面,或者其他广告;三是,推送不合适、不合场景的广告。“我从来不打游戏,有时竟然也会给我推一些游戏装备类的广告,根本用不着啊。”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弹窗广告还暗含色情、诈骗等内容。许多弹窗广告以炒股、生发、药品、女性直播、蜂蜜等为主要内容,宣传字眼十分夸张。

今年3月,南京网警就曾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提醒,有市民因轻信弹窗广告中“充值30得50游戏币”内容,被骗1万余元;网页随处可见的“日赚100至300元”“扫码就有礼”“您已获得某某大礼包”等弹窗可能隐藏巨大陷阱。

B

生意

弹窗广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搜索引擎输入“弹窗广告”,各种有关弹窗广告推广的公司就会出现。诸如“效果优先”、“精准广告平台”、“高质量高转化”、“精准标签”等字眼十分醒目。而输入“弹窗广告推广软件”,瞬间检索到相关结果约1060000个。进一步点开页面,这些推广公司通常强调自己拥有“一站式引流”、“精准定向”等能力。弹窗广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调查 代理商接单 总平台避责

媒体联系上其中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做电脑浏览器和手机端的弹窗广告。“我们主要面对个人、中小企业、中微型企业的弹窗推广业务。做很多年了,效果也很好。”

调查发现,这些在网上承接弹窗广告推广业务的公司,几乎都与浏览器或者总平台是合作关系,甚至直接自称是代理渠道商。一家推广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很多弹窗广告都是由与浏览器、平台等有合作关系的代理公司负责。“即使你拨打人家的官方平台电话,他们也不会接单。还是会让你联系当地的代理公司投放。”

事实果真如此?媒体尝试联系某知名浏览器广告平台的全国热线。其客服表示,需要找当地授权代理的代理商“开户”。“我们总部平台不开户,你要找代理商,他们会给你开户。”

而除了代理公司发布广告之外,前端也有商家承接弹窗广告的页面设计业务。在一些二手产品类网站、任务承包网站,都不难找到设计弹窗广告的商家。业内人士指出,代理商承接弹窗广告业务,可能是一种行业商业模式,也有利于相关浏览器或总平台规避法律、舆论方面的风险。而即使是代理商运作发布弹窗广告,其背后的技术支持方也是浏览器等总平台。

利益 弹窗成本低 量大还打折

探访多家公司后可以发现,弹窗广告的成本十分低廉,以曝光为指标计费,每次曝光低至一分五厘。

媒体以茶叶需要投放弹窗广告为由,联系上山东青岛的一家广告推广公司。“不同的商品种类,投放价格不一样。我们公司几乎是一个账户5000元起步。”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只要付款5000元,即可开设一个官方账户,“给一个后台账户,登录上去就可以设置操作推广了。”

以茶叶类商品为例,弹窗广告的收费方式有两种——按曝光量计费,15元可曝光千次;按用户点击量计费,用户点击一次3毛钱。

该行业里还有一条“潜规则”——“返点”。“官方给渠道商一定的‘返点’,渠道商也给客户‘返点’。”充值5000元可“返点”15%,后台实际账面有5750元;充值10000元可“返点”30%,后台账面金额是13000元。此外,还需要签推广合同,“一般扫描电子合同即可。”

当媒体联系上一家安徽合肥的公司后发现,该公司报价略有不同,且“返点”更高。“只有按照点击收费一种模式,用户每点击一次计费0.3元至0.5元,曝光不收费。”而当听说其他公司有“返点”时,该工作人员才表示自己公司也有“返点”,“我们是35%的‘返点’,你充值10000元,账户实际余额是13500元。”

精准 据年龄习惯 定投放范围

多家代理公司透露,弹窗广告的投放建立于所谓大数据技术或者智能投放系统,不仅保证“钱到效果到”,更可以根据想要的条件进行“精细化投放”。

交钱合作拿到账户后,商家可自己设定投放节奏和规模。“所有投放,都可以根据你的条件来设置投放对象和标签。”山东青岛某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的数据,是浏览器或者平台给予的官方数据。“用户平时网购、浏览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数据,我们后台都有。”

非但如此,还可以根据相关“标签”来选择区域和投放人群。选择关键词投放,性别、年龄、学历也可以设置。而投放范围既可以做到全国各省份投放,也可以缩小到具体的某个区域。甚至可以以某中心为圆心,半径范围内投放。“最小的,以某个标志物为中心500米范围都可以投放。”商家说。

C

声音

霸屏弹窗广告谁来管?怎么管?

我国广告法第44条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针对互联网广告开展整治行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弹窗广告过多过滥的问题,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

业内专家建议,应多措并举,细化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多部门联合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网络弹窗广告发展。

今年5月,《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网络运营者不得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定向推送信息、研发新产品等为由,以默认授权、功能捆绑等形式强迫、误导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其收集个人信息。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建议,可参照国家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来加强对弹窗广告的监管,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弹窗广告;接收者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弹窗广告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

北京市京师(太原)律师事务所律师胡荣认为,针对网络弹窗广告,相关部门应加大管控力度,例如多部门联合执法,每年不定期对网络弹窗广告进行突击检查,对涉及色情、暴力、侵害他人隐私权等违规违法行为坚决惩处,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建议,完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对弹窗广告播出时间、间隔时间、播放内容加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