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8年9月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汇集了钱学森、华罗庚、赵九章、郭永怀等一众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便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中科大的建立也被成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就是这样一所师资力强强大,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科技名校,却在1969年选择落户安徽,并在名不见经传的合肥生根发芽。

50年前的安徽不仅穷困,还是一个科技落后的省份,当时安徽的整体发展环境并不符合中科大建校的定位,相比其他省份,安徽仅仅只有交通便利一条微弱的优势,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有利优势能吸引中科大这只金凤凰在安徽落下了,那最后又是怎样的原因,促成了中科大和安徽合肥的“姻缘”呢?如今的中科大如果要搬迁,全国各省不仅要抢破头,还会承诺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但在50年前,中科大的际遇并不怎么好。

1969年,中科大教育改革组草拟出《关于走共大道路,重建无产阶级新科大的初步意见》一稿,以江西劳动大学为榜样,向清华北大学习,走出大城市在全国各地创办教育革命基地的精神,中科大开始着手计划搬迁校址的工作,并于当年,派出了两支考察组,分别前往河南和湖北寻找新的办学地点,而且去往河南的那一组,还带有一封刘西尧写给河南省的亲笔信。结果河南说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接受一所大学,婉拒了中科大,湖北沙市也同样表达了不愿接受中科大的意思。

这两组无功而返后,中科大又派了两组分别前往江西和安徽,没想到江西明确拒绝了中科大。那个时候各省份都比较穷,接受一所大学负担太重,财政压力巨大,而且那个时候温饱都没有解决,哪还有时间去管科技发展,故此中科大在四处寻找新校址的时候,屡屡碰壁,出现了各省份避之不及的现象。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唯有安徽愿意接纳中科大,而且意愿十分强烈。

安徽要接纳中科大,离不开李德生的推动,当时李德生在安徽担任革委会主任,他力排众议要邀请中科大在安徽落户,一开始中科大的校址定在安徽安庆,当中科大先遣组到达安庆马上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就一座三层的小楼,还有一个食堂,还加七八十间破落房间,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条件十分简陋,中间因为天气寒冷和设施不全还出了两次事故。

无奈之下,中科大的负责人只能跟李德生商量,换一个地址。一听中科大的师生都过着如此困难的生活,李德生立马让中科大搬到安徽省会合肥,没有校区和办学地点,立马将合肥师范和银行干校腾出来,让给中科大的师生居住。当年合肥并不供暖,却为中科大建起了第一条供暖专线,各种资源也都向中科大倾斜,力保中科大师生能在合肥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

中科大还拥有合肥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政府可以停电,中科大不能停电,安徽用自己的热心让中科大的师生感到了家的温暖,尽管如此,当中科大搬迁到安徽后,依然“战斗力”锐减,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但这些都没有让中科大动摇过在安徽落户的决心。没有老师,就举办“回炉班”将毕业学生重新找回来再教育,并发展为教员的方式,补充师资力量,没有仪器设备,就向中科院积极申请资金外加安徽财政拨款,重新购买,校区不够,安徽就划地修建新校区。

经过50年的发展,中科大已经和安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科大就如同合肥的发动机,带着合肥在科技这条康庄大道上狂奔,现如今安徽合肥打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发展口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源动力,努力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建设。50年的“相濡以沫”,让中科大和合肥这座城市越来越契合,双方互相借力互相帮助,必将创造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