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导有话说:近年来,国内翻拍国外的电影层出不穷,极少数的影片达到及格线,基本上翻拍的电影都难过观众的眼,因此不少观众认为翻拍电影就等于“烂片”。而近日上映的《误杀》从这个泥潭中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了“翻拍无佳作”的刻板印象。电影上映以来取得的成绩斐然,足以在国产翻拍电影中笑傲江湖。

今年贺岁档的第一匹“黑马”现身了,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误杀》12月13日上映,作为一部翻拍片,影片拿下了猫眼9.5、淘票票9.3、豆瓣7.7的高分,两日票房破亿,不仅逆袭反超好莱坞导演执导的《天火》,更是一扫之前翻拍片“翻车”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数近年来的翻拍片,简单照搬的太多,没有创新和思考,导致了生硬嫁接的不伦不类,而《误杀》则是难得的超越原版的作品,因为它是带着创作意识的改编,有着自己的创新。

《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原片的片长为2小时43分钟,节奏偏慢,而改编后的《误杀》则明显让情节更为紧凑,细节更为鲜明,全程紧张,据悉,《误杀》一共请来了6位编剧狠下功夫,光剧本就改了13遍,埋下了很多的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杀》讲述了一场意外的误杀案件。女儿被警察局长的儿子侵犯,为了摆脱纠缠而失手伤害了男生,肖央扮演的父亲为了保护犯案的女儿,利用自己看过的800多部电影的累积,效仿其中的“蒙太奇”手法,上演了一场惊人的瞒天过海大戏,并由此牵扯出两个家庭之间的情法对决。可以说,影片用犯罪悬疑的强类型手法,进行了一场现实主义题材类型化、商业化的全新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故事的发挥余地更大,《误杀》虚构了东南亚的“赛国”作为影片的背景,保留了影片的精髓,可谓是深谙“改编政治学”,使得影片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敏感话题。而全球化的视听和叙事,又让故事真实可信,仿佛就发生在观众的身边。

很多观众看《误杀》时,会想起之前的热门影片《少年的你》,这是又一部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触及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如果说《少年的你》是讲肉体上的欺凌,《误杀》则讲述了制度对于弱势群体的伤害,会让观众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是影片中出现的羊,是很有符号意义的,羊没有侵犯任何人,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侵犯羊,以羊类比普通人,如果肖央一家不去保护自己的话,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棺材里面的羊,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这也会激起普通人的思索,在极端情况下,弱势群体的家人、孩子受到侵犯,在没有可能赢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影片中的泰拳与情节相呼应,其实也是在说明这是一场殊死的搏斗,泰拳没有平局,不是赢便是输,肖央一家是没有退路的。相比于原版中听经的情节,泰拳更为巧妙,把这种刺激深埋于故事中。

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逆向悬疑推理,整个过程十分饱满,具有极强的可看性,导演并没有玩过多的技巧,但是编得却非常巧妙,一般的悬疑片是在推理谁是作案者,但是《误杀》却直接告诉你罪犯是谁,然后把这个犯罪链条重新拼接起来,掩盖所有的犯罪痕迹,看这名高中都没有毕业的父亲如何利用蒙太奇和完美犯罪来对付相当聪明的警察局长就成为了一个动力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中演员的表现更不俗,就连小孩子的表演都很到位,陈冲扮演的警察局长和普通母亲谭卓的对峙情节更是成为经典一幕,当谭卓面对阴鸷的陈冲说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的台词时,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演戏,把一个原本懦弱的母亲在保护孩子时舍身忘我的无畏表达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陈冲这个“老戏骨”演绎的警察局长极具爆发性,比原版电影中的更为精彩,原版中,警察局长只是让给手下的警察拼命打肖央扮演的李维杰一家人,《误杀》中则是陈冲亲自冲上去恐吓小女孩,她那种歇斯底里的样子,如同是一只凶狠的老鹰向稚嫩的小鸟俯冲而下,让人不寒而栗,显示出这个铁腕人物的强悍,然而,陈冲在面对儿子时的溺爱,以及最终垮下来时的软弱,又让人感受她母性的一面,也让这个人物非常丰富,成为人性的深刻有利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的悬疑、反转,还有故事的逻辑都清晰有力,在主题层面,影片利用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力量,支撑起整个故事,却没有滑向黑暗的价值观,最后采用的是一种救赎的方式,虽然这点与原版的一瞒到底有所区别,令观众觉得力量弱化了,但是,这个结局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遗憾”让人们更容易去思索“亲情与犯罪”“罪与罚”,探究善与恶、弱势与强权,法律与道德的多元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结尾处,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在监狱里的情景呼应了开头《肖申克救赎》般的越狱,让人颇感意外,是真的要越狱,还是有着更大胆的尝试,算是一个开放式的有想象力的结尾,编剧再次用时间和空间把观众带入到奇妙的故事中,留下了一种戏中戏的余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