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飞宏,传统武学真传一句话,而我愿意说出这句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圆满武学的梦想。

一、您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我们传统武学的爱好者们特别注重一些传统名词,但是有些词汇让我们这些注重细节的人颇费脑筋,比如含胸拔背、涵胸拔背,这两个词的用词不一样,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呢?

2、如果他们指代的内容不一样,我们训练的结果是否也会不一样呢?

二、其实答案很简单!

其实含胸拔背与涵胸拔背,确实是不一样的东西,一种是外练,一种是内练,其重点功效,前者偏重于格斗与四肢劲力,后者偏重于养生与躯干抻拔。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是由外向内练,一种是由内向外练,完全不一样的训练,以及完全不一样的配套训练,在达到相同的终点之前,路上领略的风光,必然完全不同!

三、具体的原因!

1、注意

关于传统武学的名词用意颇深,很多学者都是不经意间混淆,大家更注重后代大师们的传承与否,而不注重先代大师们的言词本意。事实上,含胸拔背、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横肩撑肘等词汇之间,有太多的背后深意。有时候一字之差,意义就千差万别。

传武是分内向外练,以及外向内练两种方式,而含胸拔背与涵胸拔背,就是典型代表。其代表的不仅仅是武学的不同,更代表创拳者的思路、思维、习性的不同。

有由无极桩入浑圆者,有由浑圆桩入无极者,此需切记!

2、涵胸拔背

涵胸拔背,多见于孙露堂先生的孙氏太极拳及其门徒,这个话要从无极桩说其,我老师秦文清先生曾对我明说过:无极桩是太极拳出功夫的根本,但是无数人以为太简单了,反而练错了或不认真练,导致没出功夫。

孙露堂先生的武学起于他的无极桩,而他的无极桩功夫源于其中的涵胸拔背。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张烈老师演示的涵胸拔背姿势很是怪异,撑开肋骨,收腹,头向上顶,等等细节稀奇古怪,练起来也憋劲难受。

其实这个是源于孙禄堂先生对于内脏的训练(他把丹道的东西尝试着融入了武学),着重于养生目的,正确方法是,先细微调跨,让后腰走直或略弓,此时后背督脉被拉伸,胸腹会略蜷;紧接着保持后背的直与弓,在此基础上调直胸椎,特别是膻中穴这个地方,这样可以拉伸前面胸腹处的任脉,督脉管阳,任脉管阴,孙禄堂先生用此法来做无极桩,力求阴阳平衡,这样的好处是,同时拉伸任脉与督脉,同时拉伸阴阳两脉,锻炼小周天(小周天为躯干部分气血运行,主要就是任督二脉)。

然后在这个无极桩的基础上,去做孙氏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就会发现非常的累,但是练完之后身体会非常的舒适,功夫也会与日俱增!

然而此起点颇高,很多人又不明武学真理,于是练数十年孙氏太极拳仍然是练错,导致不出功夫,不见养生。甚为遗憾!

这个是小周天的涵胸拔背,主养生!

3、含胸拔背

上过我早期【整劲核心体系】课程的学员都知道,我们那时候教浑圆桩,主要精髓在于调肩、调胯,(此方法现在已经被同行疯传,我们也已经将此方法淘汰。)调肩调胯的目的在于极力的舒展督脉,让背部强大肌群的功能得以发挥,打出重击能力。同时因为督脉打通,阳气输送至全身,很多学员在几个星期内便得到了很好的养生效果。

这个技术里没有拉直任脉,只是调节背部的肩跨,让背部弓起来,让劲力由肩跨传至手足,很多号称“站桩2小时没问题的大咖”,用此法站桩不过10分钟便承受不住,无超过半小时者。

其实这个才是真正的浑圆桩练法,把四肢劲力找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武学训练,可以极速的提升武学水平。大家如果站桩三年不出功,那么用这个方法,三个星期就可以明显感受到重击能力的突飞猛进!

因为此法是将肩跨劲力直接传入四肢。而这个做法在周天法之中,被称为“大周天”(小周天是躯干,大周天是躯干加四肢,全身的气血通畅。)

实际上这个只是半个大周天,我们将大周天的精髓原理提取出来,组成了这个直接用于技击的方法而已。

4、结论

通过这两个讲解大家不难明了,不同老师的教学意图不同,孙禄堂先生认为以武入道,延年益寿最好,所以他以养生为根基,最后走入技击,即使他本人是技击当先。王乡斋先生则虽然自己也是技击当先,但他以武为入,后做养生。我个人原先的理念是养生可以独求,但是技击+养生的双重目的的话,技击为先、养生为后,更有利于学员成长。成材率较高!

武学中,不同的细节配合不同的练法,你不能拿这个门派的涵胸拔背配合那个门派的尾闾中正,这样驴头不对马嘴,短期看能力有所提升,但很快会遇到瓶颈,荒废一生!学者需要切记!

好,今天聊到这里,我们改日继续更新,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唯心共重号,忠派散手。

忠派散手,科学兴武、量化健身。

我飞宏不是传武大师,但我愿意为传武的未来而努力,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武术,恰好,我也是中国人。--【忠派散手】飞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