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养膳

周末逛超市,收获很大,战利品非常丰富。一大袋的食物暂时吃不了都要放进冰箱储藏。拉开冰箱门,满当当没地放,结果清理出来:一根发芽长毛的萝卜、一块长毛的豆腐、几个霉变的馒头、一个烂掉的番茄、两盒过期酸奶、一盒霉烂掉的草莓……这种现象相信每个家庭都会时有发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一个大数据显示:我国的食物浪费现象很严重。每年浪费的食物几乎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1/3被白白浪费,我们生产、消费和浪费食物的方式已经成为对自然环境最大的威胁。行业研究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对食物浪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浪费食品最多的人就是位于食品消费价值链终端的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哇,这也太过分了!

对于大环境我们没能力也左右不了,但对于节约我们可以从自己、自家开始做起。抛开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美德不说,一些食物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既不利于健康又浪费钱不是。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食物的巧妙收纳和各种食物的储藏技巧。

仔细审查,那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无非是在购买、食用、储存这几个环节失了控。只要一步步复查就能轻松避免。

首先,为了避免过度购物,可以列个清单,需要买的物品一目了然。这既省时高效,又不至于看到什么就往购物车里放最终花掉更多的钱。

然后食用方面,新鲜的食材应尽早食用,因为,新鲜食物不仅水分足味道鲜美,易于吸收,而且营养破坏较少,污染也小。

如果实在吃不完,平时上班忙又没时间及时去买的话,那我们就说说这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食物“储存”的问题了。

我们不妨学会合理储存食物。厨房、冰箱、储物柜都是需要科学收纳的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新鲜食材放在早期购买食材后面,保质期短的放在最外面,有助于早期购买的食材尽快得到食用。另外,食物一定要注意看保质期,以免过保造成浪费。

食物买多了,放进冰箱保鲜的确是一种办法。冰箱最佳保鲜温度:1℃——5℃。而所有食物都不是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我们需要应用一些小技巧,帮助食材保鲜而又不浪费。

我们在冰箱中存放鸡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把鸡蛋用一个专门的盒子装起来,因为鸡蛋上面有很多的小孔进行呼吸,如果鸡蛋吸收了冰箱中其他食物的味道,特别是一些有刺激性的味道后,很容易发生变质,影响食用。并且鸡蛋蛋壳上面的存在的细菌也会对冰箱中其他的食物造成污染。

牛奶、酸奶在温度高的地方,几个小时就会变质。所以新鲜的奶类应放置在阴凉的地方,最好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保证一直处于冰凉的状态。但长时间冷藏也会使牛奶中的维生素流失。

一般冷藏肉类、鱼类的最佳温度是零下3度左右,所以在冰箱里保存时,要注意调整冰箱内的温度。

鲜虾仁入冰箱贮藏前,要先用水焯至断生,可使红色固定,鲜昧恒长。这样即使存放时间稍长一些,也不会影响鲜虾的质、味、量,更不会出现难看的颜色。

馒头、包子和面包一类食物冰箱中存放的时候,最好用保鲜膜把这些食物装起来,然后,把袋口扎起来,因为这样可以防止馒头,包子和面包的水分丢失,如果在存放面包的时候,在塑料袋中放上一根葱,还可以使面包保鲜。

蔬菜类特别是绿叶菜很容易打蔫腐烂,要让它保持新鲜,冰箱温度最好控制在0-4摄氏度之间, 蔬菜放入冰箱前不要用水洗,直接将其装入留孔的保鲜袋或放进保鲜盒放入冰箱保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绿叶蔬菜不要贴近冰箱内壁,储存最好不要超过3天。

家庭冰箱一般设置为恒温,但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保鲜温度。如,苹果、梨子的最佳储存温度在1℃-3℃;香蕉、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的保鲜温度则为8℃-12℃左右,如果把鲜荔枝在0℃的环境中放1天,其表皮会变黑,果肉变味。可将鲜荔枝用纸包住,放进塑料袋,再放进冰箱冷藏可保存四五天;水蜜桃、猕猴桃适宜低温保存,冷藏温度为-0.5-0℃,但冷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果淡而无味。猕猴桃不能与苹果和梨放在一起,这样会加速果肉成熟腐烂。

热带水果都比较怕冷,所以不宜入冰箱冷藏。最好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比如,香蕉、草莓、火龙果、菠萝、椰子、龙眼、芒果等。

(温馨提示:冰箱里储存食物一定要生熟分开,不可混放以保持卫生;蔬菜、水果要把外表面水分擦干,放入箱内最下面,以零上温度贮藏为宜;有包装但开了封、本身不会在一两天内变坏的食品,适合放在冰箱门架上。如番茄酱、沙拉酱、芝麻酱、海鲜酱、奶酪、黄油、果酱、果汁等,以及鸡蛋、咸鸭蛋等蛋类食品;听装、瓶装、罐装、利乐纸盒、真空包装的各种饮料、奶制品、肉、禽、蛋类食品,开封后最好即时食用完毕。若将剩下的存放冰箱,应在一两天内吃完;新鲜水果最好不要放进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