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炉,绘出沪苏浙皖一体化发展蓝图。相当于在这片35.8万平方公里区域,建起一个容纳225000000人的超级群,“群主”当仁不让选择了上海。

群里还选出27个“管理员”,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盐城、泰州市、扬州市以及镇江等9个城市,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和金华、湖州、嘉兴等9个城市,以及安徽省的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和安庆等8个城市。

要当好这个“群主”,上海做了哪些准备?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上海牵头建设的“一区一圈一走廊”,体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春潮涌动。

长三角有个225000000人的大群,上海是“群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长三角有个225000000人的大群,上海是“群主”!

一区:上海青浦区引领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只因此间最江南

入冬的淀山湖,没有北方的冰封雪飘,仍见白鹭翻飞、渔舟唱晚,一幅水墨江南。

与上海青浦相邻的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同属吴根越角、江南腹心,水、湖荡、古镇都是世界级的,江南地域风貌最为典型,生态资源优势最为明显。三地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体化的江南,以生态绿色为底色

经济日报记者对于青浦的最深印象也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这里设定了更为严格的生态底线。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板块设置了38项指标。与吴江、嘉善地区的联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签署了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框架协议,未来将推进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批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这也是为长三角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产业化的江南,以创新经济为亮色

“生态绿色”与发展不是一对矛盾。青浦引进项目,只能围绕高能级总部经济项目、高水平服务经济项目、融合型数字经济项目和生态型湖区经济项目进行。

从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青浦开始探索与吴江、嘉善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衔接,深入调研一体化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现状,为高标准谋划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提出明确发展方向。

目前由三地共同参与制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指导目录”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初稿已出。

现代化的江南,以古镇文化为特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青浦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的黎里镇,嘉善的西塘镇、姚庄镇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

选择几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打“头阵”,前所未有。这是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的一项创举。

不久前,复旦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基地落户青浦,为古镇文化提供学术和人才智慧支撑;一批大型文化产业的文旅公司慕名而来,签约进驻金泽和朱家角,对古镇文化已经形成知识产权的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开发。

底色更重、亮色更炫、特色更浓,一个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青浦跃跃欲试,一个统一协调、活力开放的示范区青苗破土!

一圈:上海嘉定区引领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

一体化的“区块”,高质量的“链”

到上海市嘉定区采访长三角一体化,就像在翻阅嘉定的“朋友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好友,是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太仓。去年,三区市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今年,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质量的协同创新链

嘉定有1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3个科研中心和2个科研产业基地,50多名院士和2万多名科研人员,构成嘉定产业链的第一环。

方兴未艾的“飞地”模式,让3个相互独立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跨区域进行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苏州在嘉定设立“科技创新(研发)园”,而嘉定则在苏州设立“嘉昆太科创产业园”,入驻企业享受两地同等政策服务,跨区合作,利益共享。

嘉昆太产业链创新联盟,重点在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又是一次促进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促进创新政策供给的有益尝试。

全方位的资源共享链

“长三角科技双创券服务管理平台”的共享资源涵盖多地的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130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1705台,创新创业服务项目309条。

已有1369项服务资源入库,共有147家企业申领了额度为1470万元的科技“双创券”。通过这种创新,三地率先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的互联互通、合作共享。

还将推进三地科研人才联合培育工作,明确嘉昆太科技人才培养合作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单位,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发挥人才优势,推进三地协同创新。

同频率的服务供给链

三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打造了服务链上3个关键词:平台、信用、资金。

嘉定的品牌活动——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就是重要“平台”之一。平台“服务包”发布了企业技术需求500余项,可交易各类专利200项,达成技术交易13项,金额超过2500万元。

三地签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在环保和产品质量两个重点领域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明确黑名单认定标准,完成三地红黑名单信息交换并开展信用平台实时联动工作。

联合其他城市发起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上海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努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深度融合。

一走廊:上海松江引领建设G60科创走廊

G60,打开长三角向内开放一扇大门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版图上,G60科创走廊如同一串熠熠生辉的珠链,将沪苏浙皖的松江、杭州、嘉兴、金华、湖州、苏州、合肥、宣城、芜湖等9个城市紧紧连在一起。在12月1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G60科创走廊被赋予重要使命: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区推进到央地联动

12月5日,是上海市松江区的大日子,也是G60科创走廊建设征程中的新起点。

这一天,国家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在松江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这个专责小组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沪苏浙皖科技委(厅)、G60科创走廊9城市政府共同成立。目的就是央地联动形成组织合力,建设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由开始的松江区推动,到现在央地联动,国家部委参与其中,这从侧面说明G60科创走廊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松江要肩负起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龙头”的责任。

从叠加效应到乘数效应

多城合作不是简单的“优势叠加”,而是区域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G60科创走廊,打开了长三角向内开放的一扇大门。

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地都有知名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是城市创新驱动的引擎。9城之间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集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7大产业联盟体系建立,集聚头部企业1682家,9城之间交互投资规模达3160亿元。

11月8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了《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明确了15条政策举措,重点聚焦7大产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一系列措施形成“开放+集群+金融+指数”的矩阵,迅速放大G60科创走廊乘数效应。

从制度创新到制度供给

在一个城市推进制度创新,已属不易,在9个城市之间协调推进制度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应运而生。在这里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每天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每一项工作内容都是突破和创新。

9城联合发布G60扩大开放30条和人才18条,推进科创资源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形成了常态化要素对接机制。还瞄准实现异地“一网通办”,联手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证照颁发平台。

国家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首次会议又对G60科创走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9个城市间试点财政科研经费跨域流动、创新政策普惠互享、产业基金共筹互投等一批创新改革举措。这些制度探索将为推动长三角制度供给一体化提供样本。

“一区一圈一走廊”,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上海这个“群主”当得咋样?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多多转发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