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对我国正眼相待,包括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在二战前对待我们的态度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一战结束之后,这一阶段是赤裸裸的侵略,而且德国还是众多侵略者中的急先锋。

第二阶段是一战之后,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时。这一阶段看似德国以平等姿态对待我国,实际上为了自身的利益的着想,双方互相利用而已。另外,即便此时的德国与我国往来密切,但德国依然对我国充满了不屑,包括希特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前赤裸裸的侵略

清末的中国,作为列强嘴里的肥肉,自从鸦片战争之后,饱受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而在帝国主义列强中,由于德国崛起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德国来到中国的时间也比英、法两国晚一些。不过,这并不影响德国对中国的觊觎之心。

实际上,自1868年开始,德国已经开始派人来华考察,准备建立殖民地。后来,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曾八次来华,考察地理地貌,他看中了山东的胶州湾,详细的分析了胶州湾对德国殖民的帮助。

在考察的同时,德国还派遣了军队远征中国,希望在华获得英、法、美、俄同等的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1年5月,德国远征队到达天津,当时的清政府刚刚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犹如惊弓之鸟。面对德国远征队的逼迫,最终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

条约中规定德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居住、贸易,而且赁房买屋、租地、造堂等所有一切悉听尊便。另外,德国在中国也同样享有领事裁判权,而且德国军舰可以驶入中国各口。

看到这些条约的内容,谁能说德国是平等对待中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强势崛起,实力甚至超越美国,再加上德国击败了法国,完成了内部的统一。因此,彼时的德国胃口大增,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多次制造争端。

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惨败于东瀛蕞尔小国日本之手,德国第一个站出来瓜分中国。

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迅速调兵遣将,不仅向中国勒索钱财,更是迅速派遣军队占领了胶州湾,这一事件推动了西方列强强占我国港湾,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的多米诺骨牌,成为了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时间来到八国联军侵华前夕,清政府通知各国公使离开京城。然而,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不仅不离北京,反而在大街上挑衅,最终被义愤填膺的中国士兵杀死。

德皇听说这件事之后,兴奋至极,立刻派遣了两万多正规军远征,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八国联军名义上的元帅瓦德西。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连本带利需要赔偿列强9.8亿两白银,而德国一家就占据了20%的赔款。

一战后、二战前,德国和中国的交往

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最终爆发了一战。战争的结果是德国失败,战胜国为了压制、削弱德国的势力,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德国犹如拔了牙的老虎,实力受损严重,再加上条约的限制,经济发展逐渐落后,急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而当时的中国呢,由于德国战败后,英法不顾中国利益,将德国原本占领的青岛转交给了日本,因此,中国也对英法等国产生了敌意。

恰好,此时的德国需要原料进口地和商品倾销地,而中国又有足够的体量能够支持德国发展,所以德国开始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而我国当时也正需要先进的军事工业和技术。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而德国转变了对华策略,以合作方式开始与我国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一战后德国谋求改善关系,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保护德国在华移民,这件事在《中德协约》中,德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取消处置敌国人民及其私产之条规,并停止执行战时条例,准两国商民自由往来贸易、函电;

在国民政府时期,中德两国的贸易量逐渐递增,其中中国出口给德国的桐油、钨矿砂、猪鬃、棉花等十余种商品都达到了百万以上。而德国主要对华出口的是军事武器,同时也有为了教导中国士兵使用这些武器,也派来了一些军事专家。

1930年,中国和德国的贸易额达到了3.4亿马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将人类分为三等,而中国人与黑人竟然被其并列视为最末等的“文化毁灭者”。可见,在希特勒的心中,他对东亚的黄种人并没有任何好感,甚至充满了不屑。

等到日本侵华时,德国还是主动断绝了与中国的交往,另外,希特勒还摧毁了德国境内的唐人街,将华人也关进了集中营,大量华人也因此惨死,这也是德国没有唐人街的原因。

以前我是狼狗,你是肥肉,那我一定会来要你一口,而现如今,我也变成了肥肉,迫于无奈,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