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其实无处不在

催眠是动物本能的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吃饭、睡觉一样,

你面对孩子家人领导的时候所浮现的画面也是一种催眠状态。

你的信念价值观,遇到问题的如何处理,是从何处习得的。

过去人们对于这种脑子的自然活动现象并不分理解,因此感到疑感。

又因为世界各地文化、环境、背景的不同,名称及使用上也都不一样。

过去,东方对这种感到不解的自然现象(催眠)在形容上有千百种之多,一直到今天尚无法确切定义。

由于脑子的活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像电脑中的软件活动功能,眼睛是看不见的一样。

西方科学家们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努力研究,从多种假说开始,建立了理论基础,渐渐地成为定律,

把这种现象下了定义,统一名称为Hypnosis只要有相互关系发生的地方,就一定有催眠在背后起作用,

教育、文化、宗教、政治统治等都或多或少有催眠的原理在起作用。

催眠其实无人不用

婴儿叽呱落地后,第一个催眠他的人,就是母亲。

而一个孩子将来是否具备优良的人格品质和一生可能取得的成就,

与婴儿期的亲子教育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研究发现,所有在社会中取得成功者,

其内心的负面意识很少,而一般人的内心意识中,主要是负面意识。那么这种内心差异是天生的吗?

不,来自母亲的婴儿期催眠教育。当一个婴儿开始学会走路,东倒西歪撞到东西,摔倒时,

婴儿不会立刻作出反应,他会躺在地上,观察母亲的态度,

而此刻负面意识的催眠就由可爱的妈妈开始了。母亲会跑过去抱抱宝宝,宝宝,撞到了疼不疼啊?

潜意识是不接受否定的词语的,它只接纳肯定的词语,听到讲“疼”这个字,

一个撞到就会疼的意识变坏被孩子接纳。他就会把撞倒这种身心感受与疼发生关联,宝宝不哭。

紧接着母亲又将疼与哭的关联催眠给了孩子,孩子明确了妈妈的态度,并接受了苦的暗示,

于是哇的一声开始哭了起来。宝宝不哭,乖,妈妈给你糖吃。此刻压抑自己的感受,

并迎合妈妈的需要,可以换来糖果的奖赏,使得本来具有体验生命当下感受能力的宝宝,

彻底被负面的、世俗的价值观念所催眠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感受,

并最终用压抑自我感受来获取原本并不需要的利益。

反之,当你采取正确的催眠引导,却得来截然相反的结果。我的孩子每次摔倒,

都无所谓地自己爬起来,拍掉灰尘,然后笑笑,继续走。

因为我总是这样催眠引导:“宝宝,撞了呀,自己起来,感觉如何?很好吧?哈哈!自己把灰拍了。”

你会明白,语言是引导如何催眠人的,我们一生的负面意识是如何来的。

6岁以下的孩子主观显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以潜意识支配为主,具有内在智慧,

那就是:他有活在当下的能力,和自己的感受和知觉在一起的能力,而并无不平等心。

而当他成长时,所有被催眠的负面意识都来自我们的亲人与社会。

所有的职业都需要文凭、竞争上岗和再教育学习,

唯独父母的亲子教育不需学习且终身在岗,无论父母是否合格。

所以学习催眠术对于整个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是多么重要。

对催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评论,参加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