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下面这几点简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数学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思维密度

“思维密度”,指你在单位时间内(例如每个小时、或每天),你思考“新问题或难问题”的数量和深度。

一般人:

一般人,在老师的逼迫下,每个小时内也往往只会想几个学习上的问题;而在没有老师的逼迫时,几乎就不再思考学习上的问题了。

有数学天赋者:

(1)数学灵活题(或难题、综合题)等时

每个小时内能思考几十道到几百道以上的数学(及其他课程)的灵活题(或难题、综合题)

(2)精读课本、精读书

精读时,每个小时内能想出几十个到几百个以上的新观点。

(3)坐车、静坐、不得不听别人的废话等时

脑子里不断有学习上的新问题新方法涌现,每个小时内能想出几十个到几百个以上的方法。

(4)杂念

当面对电影、电视、小说、报刊、网络上的 文章等时,每个小时内至少能看出几十个以上的思维的漏洞和“弱思考力”之处。

第二、思维压缩

“思维压缩”,是指你思考某些问题越来越快、做题越来越快、看书越来越快等。从第一遍用一个月看完一本书,到第二十遍时用半个小时看完着本书,这个过程,往往就是思维压缩的过程。

有数学天赋者:

1)数学灵活题(或难题、综合题)等时

例如,做选定的100道数学的灵活题(或难题、综合题),每天用5个小时。第一遍用一个月,第二遍只需三天,第三遍只需三个小时。

2)精读课本

例如,看下学期要学习的课本,每天10个小时,第一遍用一个月,第二遍只需三天,第三遍只需三个小时。

第三、“思维支脚”

通俗的讲,“思维支脚”,就是你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判断、喜好等。“思维支脚”主要以“大小”来衡量的。一般的,某个人的“思维支脚”越大,往往这个人的思考能力就越差。

例如,小孩子简单的把人分为“好人”、“坏人”。但成年人却会把人分为更多类。对“人”的分类的这个“思维支脚”上,成年人的比小孩子的更小。

有数学天赋者:

(1)数学的分类又细又多

对于课本上某部分知识或方法,书上说分为10类,但你却能分出100类。

例如,别人问你“苹果”有几类?一般人可能只会想到“大苹果”、“小苹果”等按照“大小”、“颜色”、“品牌”等几种到十多种分类。而你呢,则可以想出几十、几百类,比如你想到“有毒的苹果”和“无毒的苹果”、“可以吃的苹果”和“不能吃的苹果”、“平面的苹果”和“立体的苹果”,等等。

一般的,对于某一个某部分知识或方法,你能分类的数量,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

(2)数学方法、技巧等多很多。

例如,你问一般人对于数学解题方法,别人可能只会想出“带公式”、“特殊值”、“反证法”、“逆推法”等几种到十几种方法。但你却能说出几十甚至几百种数学解题方法(当然这些解题方法你不是瞎编出来的,而是你在做题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并且能运用到各种题目中)。

一般的,对于某门课程或某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方法,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

(3)思维方向变化多。

考虑问题时,你不像一般人一样,只朝着别人(例如媒体)让他想的方向去想,你要“反着想”,“倒着想”,“斜着想”,“横着想”。

(4)联系多很多。

任何看似没有联系的问题,都是有联系的。

(5)区别多很多。

例如,对于两个“概念”,别人能想出一个区别,你却能想出10个,100个区别。

比如你问某个人“上”和“下”的区别,这个人说“当然有区别了,上就是在上边,下就是在下边呗。” 而你却从数学、物理、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给这个人讲“上”和“下”的区别,直到这个人认为你精神有问题把你赶走为止。

第四“思维钩子”

“思维钩子”,指某个人思考某个问题时,能想到的其他的东西。如同你用一个钩子勾到某个物体般,也如章鱼的触手般。故称之为“思维钩子”。一般的,人们通常说的“联系”、“相互关系”等等,就有些“思维钩子”的意思。

有数学天赋者

(1)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课本上不同部分知识的“概念”,你能想出很多联系,远比一般同学多很多。

例如,别人问你“苹果”和“西瓜”的不同之处,你会想到很多方面的不同。

一般的,对于某门课程的每10个“概念”,你能找到的“思维钩子”的数量,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钩子“极多”,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多”。

(2)不同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联系。

例如,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目,你可以分别用“带公式”、“特殊值”、“反证法”、“逆推法”等“解题技巧”解出来,同时,你还能找出这些不同的“解题技巧”的联系。例如,“使用反证法时可以带入特殊值先试试。”

一般的,对于某门课程或某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方法,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