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假记者,轮番去要钱来钱简单入狱易

小谷泊 谷泊 昨天

感觉来钱简单,打着记者的名号就可以拿到钱,我也能干。”被告人王亚锋、柳明、刘敬斌等7人以假记者及新闻工作人员的身份,假借举报威胁等手段,索要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经陕西省蒲城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蒲城县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王亚锋等7人九个月至一年零九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3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罚金。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王亚锋等人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便利用伪造的记者证,两人或三人随机组合,驾车赴蒲城县、大荔县、澄城县等7个县,以扬言曝光等手段,向碎石场、砖厂等企业敲诈钱财,将获取钱财分赃挥霍。

2016年冬天,柳明和随机组合的两个“记者”开车闲逛,发现不远处有烟囱冒烟,顺着烟囱方向找到一家洗涤公司,进去后他们各种拍照。洗涤公司老板问他们是干啥的,柳明说他们是记者,烟囱冒烟污染环境已拍下证据,还留了电话叫他晚上法院门口见。因为害怕被曝光生意受影响,洗涤公司老板连忙联系柳明,给了他们“封口费”500元。

2017年9月的一天,赵晓蓉和刘敬斌、杨建锋三人闲来无事,商量“反正没事干,弄些钱去”,就向一个白灰厂出发了。白灰厂里一对50多岁的夫妻,被这些“记者”吓得给了2000元。

2018年9月,正当王亚锋等人沉浸在一单又一单“火爆”收入的美梦中享受时,蒲城县公安局接到一名曾被敲诈2000元的采石场老板前来报案:“我也想花钱消灾,可他们轮番来要钱,我觉得不对,总不能谁来都给钱吧,干脆就报警了。”

王亚锋伙同柳明以假记者及新闻工作人员的身份,扬言举报相关企业、胁迫企业老板、收受现金等犯罪事实被相继查明,王亚锋等7人共参与作案多达26次,涉案金额4万余元,被害人15人,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蒲城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检察官提醒,作为企业要合法经营,提升环保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环保措施,一旦遇到要挟勒索财物的情况,应及时报警。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