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千古闻名,出自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五篇。诗人只说在东篱下采菊,但采摘菊花来做什么?合理猜想:很可能是做菊花酒。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是真的很爱喝酒的,他也是历史上写下大量饮酒诗的第一人。他爱酒爱到什么程度?在《五柳先生传》里,他写自己“性嗜酒”,却因为家贫并不能够常常喝满足。亲朋好友知道这一点,有时会办酒席招待他,他便欣然前往,喝到尽兴喝到醉醺醺,喝醉后就回家,说走就走。
后来初唐王绩写诗以陶公为榜样,爱酒这一点也爱得如出一辙。他在《五斗先生传》里也写自己特别爱喝酒:有人邀请必定前往,去了就一定喝醉,醉了直接不挑地方倒地就睡,睡醒接着喝。比陶公还要更痴迷、还要狠。
而陶渊明对酒的喜爱,从他一首戒酒诗里也可以看出来。从这首诗,也能看出陶渊明朴实自然的诗风。陶渊明确实是位真诚的诗人,留下了极致真诚的诗篇。辛弃疾说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画像
有多真?我们读读他这首戒酒诗就知道了。全诗一共20句,每一句都用了一个“止”,喊着我要戒酒啊戒酒,戒酒就在今天!读一读,看看像不像想戒掉某种嗜好的你?
《止酒》
晋·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诗题为“止酒”,围绕停止饮酒写开去。诗前六句没有提酒,写的是诗人目前生活所居的一些日常:居住的地方在城郊,生活逍遥自得而悠闲。平常闲坐在高高树木的绿荫之下,步行所及也只在柴门里。好味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大的欢喜也不过是膝下有稚子承欢。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寡淡了些?接着他又用六句诗写为什么不能不戒酒。平生不肯不喝酒啊,一不喝酒心里就会觉得不开心、不高兴。不止如此,晚上不喝睡不着,早上不喝起不了床。天天都想把酒停了,但又怕停了经脉不通畅。
我真的,读到这里都快笑喷了,这语气,太像屋里那个七十多岁还一顿不喝二两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不开心的老人,尤其晚上,非常赖皮,好像一定要喝一杯才吃得香睡得好。
但是所幸诗人还是清醒的,开始反省自身,接着说:人们都只知道停止饮酒后心情会不开心,却不知戒酒后对自己是大大的有利。开始觉得戒酒是件好事,真正戒酒就在今天!从此一直戒下去,一直戒到扶桑树边,成神仙。戒得清癯的仙颜换掉旧容,戒它个千万年!
陶公把自己对酒的恋恋不舍,但又觉得应该戒掉的心理写得非常真诚,让人读来只觉语气诙谐幽默,仿佛看到一个举着空杯高呼“真正戒酒就在今天”的活灵活现的诗人。然而,喊完戒酒的陶渊明到底还是没把酒戒掉。所以说道理都懂,但要做到还是不易啊。
想过没有,陶公如此爱酒,如果桃花源里没有酒,他还是否愿意呆在里面吗?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桃花源就是陶公自己创造的,怎么可能没有酒?渔人要还家时,桃源里的人“设酒杀鸡作食”。看,桃花源日升月落,里面的人能够自己耕田织衣,也是会自己酿酒的。
来吧,朋友离别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觉得惆怅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又有朋友要远走了,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没找到理由?别慌,歌里唱了——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几杯了?
捂住酒杯,“不能喝了,不能喝了。”
放开手来,“满上,满上!”
友情提示:任何喜好切莫过度,喝酒也如此,切莫贪杯。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