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为,冬至大家就是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这样,但查了查,发现还真不是这样,如果你也不知道冬至这天,各地都有什么习俗,那就看下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淮区:

送冬衣。大约是冬天要到来了,天气转凉,担心先人在彼岸受冻,要给他们汇去置办过冬衣物的财资。虽是不太环保的陋习,却温情如斯。当然,这也是很多地区会进行的,烧纸祭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广地区:

狗肉火锅。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各种滋补食物,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

在香港,有句话是冬至大过年,这天很多人会出去酒楼吃饭,团团圆圆的,吃什么也不一定,但烧味、火锅、牛腩煲都是比较流行的选择。

扬州:

冬至人称为”大冬”,又称”过小年”。旧时冬至这天,商店、手工作坊、学堂都要放假一天,俗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之说。这天,扬州人还有煮食蕃饭(南瓜)之俗,说明大冬吃蕃瓜可以免灾。

浙江: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

人吃“冬团”,寓意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冬团”有甜和咸两种,甜的馅料是爆米花、花生、糖,咸的馅料是绿豆、眉豆、盐和糖。水乡片区的母亲大部分每年都会自己制作“冬团”,在冬至那天,携夫带子回娘家,拿着“冬团”再带些糕点、水果、猪肉、鸡、鸭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相聚一堂吃饭,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吉祥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徽六安,有句俗话“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除了吃面,还会炸芋头圆,豆腐干等一些油炸食品吃。在南京,人们一般烧纸、吃豆腐、喝鸡汤。

潮汕有句民谚是“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说外出的人无论如何,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因此这一天的仪式也很隆重,人们要备齐猪、鸡、鱼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后一家人再吃个团圆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人每到冬至夜,要挂喜神像,拜祭祖先。小辈还要穿新衣到长辈处拜谒,又称“贺冬”,礼俗基本和过年一样。这一天要喝一年只做一次的冬酿酒,又叫做“酒娘“。这是由米酒和桂花酿制而成,看着那金黄的色泽,闻着有桂花的幽香,入口又是一阵绵甜,好不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那里冬至有什么习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