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阿尔文·托夫勒

小数据VS大数据

阿尔文·托夫勒去世于2016年,享年87岁。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未来学家,他一生中著作等身,但若论及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还要数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

1980年,电脑已经诞生了30多年,很多人站在工业和商业的角度,认为电脑这一工具的发明,让人类的效率得以迅速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IBM推出的个人电脑

但是,阿尔文·托夫勒却把电脑看做新文明形态的诞生。在《第三次浪潮》中,他做了一个跨越三十多年的预言:

电脑构建的信息化网络,将产生难以计量的非结构性数据,成为新的资产,“数据即财富”。

仅以中国论,互联网研究数据报告称,中国网民每天花在网络的时间,平均达到5.87个小时。如果再算上公交刷卡、扫码付账等,我们连接互联网的时间,还要更多。

以前,商家通过账本等,将信息记在纸上,只能得到一些单独的小数据,如今通过网络的承接,各种小数据汇聚在一起,将形成更智能、更明晰的大数据。

对于数据,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曾有过一次形象的比喻:“在当今的商业发展中,数据能力是石油,技术能力是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数据公司,对数据的使用,让它犹如先知,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中,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

在刚刚过去的双12,淘宝综合大数据发现,超过一半的肩颈按摩椅被90后买走,有2万多名90后男生在淘宝“洋葱秀”上推荐了面膜。

有哪些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被创造和满足;有哪些消费者没有被覆盖、服务,通过数据,我们知道了增长来自何方。

大众消费VS用户圈层

2018年7月26日,美国纳斯达克交易厅,拼多多消费者代表张怡,在全场目光聚焦之下,缓缓按下了面前的橘黄色按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拼多多纽约敲钟现场

同一时间内,大洋的另一端,上海中心大厦,同样是拼多多用户的杨靓婧,也按下了敲钟按钮。

这个瞬间,上海、纽约两地的核心地标,同时出现了拼多多的LOGO。拼多多,成为纳斯达克历史上首个在两地敲钟上市的公司。

没有人质疑拼多多的成功,就像没有人质疑五六线城市暗藏巨大的消费力那样。

中国有超过8亿的网民,有接近六成的网民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在拼多多之前,他们也几乎不属于电商的辐射范围,甚至有人根本没听过网购。

拼多多的成功就在于此,它不与淘宝、京东正面交锋,而是关注下沉市场,找到一批“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为他们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快手关注记录、放映普通人的生活,以各种“接地气”的内容,收获下沉市场的巨量用户,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2亿。

抖音则提供精心挑选、有热度的视频,受到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用户追捧,同样成为短视频巨头。

11月24日,在超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曾做出这样一个设想:当每个人都有12件衬衫,怎样才能把第13件卖出去?

时代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圈层中,大众品牌消失了,全球化不再是商业的全部,“不要试图生产适合所有人的商品”,这句话会成为商业未来的基调。

电商VS实体

今年10月份,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实体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要共建、互融才能有很好的发展。

而在乌镇200公里开外,一个名叫义乌青岩刘的村子里,网店老板老徐,正在一家地下室,跟几个工人一起,把网店的小商品打包装箱。

义乌青岩刘,被称作“中国网店第一村”,曾经创造过一年60亿销售额的神话,饱尝电商发展的红利,但如今也尝尽了市场的无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

老徐是青岩刘的一个地下室网店店主,像他这样,因为赚不到钱,常年租住在地下室的小微电商人,在当地有数千人之多。

他们的网店,大多卖一些高频消费的生活用品,门槛低、竞争大,加上营销、客服、快递等各种成本,利润极低甚至亏损。

全国小微电商人的困境,从青岩刘中可见一斑。截至目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线上所占比数不到两成。

与实体相比,电商市场仍显羸弱,后者最大的优势“便宜”,也在“线上线下同价”的趋势中,逐渐丧失优势。

反观实体商业,这两年即使是恒隆、华润、瑞安这样的顶级商场,也都在顺应趋势,给商家更多的折让,其体验的优势也越发明显。

在巨大的压力下,电商从业者中,不乏有深谋远虑者,选择回到实体店,探索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份,小米移动软件研发总监@安卓老张(微博注册名称),在微博发言称:“(小米)国内线下布局晚了,现在压力较大。”

一个月后,小米正式成立中国区线下业务委员会,雷军召开誓师大会,要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亿专项资金,建立小米的新零售渠道。

更典型的,还有淘宝店起家的三只松鼠品牌,2016年开始,就频频布局线下,试验线下投食店、联盟小店等模式。

“从需求上,人具有社会性,始终要在线下物理空间当中生存。”在一次采访中,三只松鼠章燎原这样解释品牌的线下布局。

大店VS小店

2018年5月的一个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阔什塔格镇的麦麦提艾力·米吉提,送走最后一位买馕的顾客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关店。

他对着店里的馕坑,久久站立。虽然自己16岁开始跟师傅学打馕,手艺周边无不称赞,但独立开店后,顾客却总不见增长,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位34岁的馕铺店主没想到,很快就迎来了转机。两个月后,微信支付开始在当地普及,他发现有很多人开始不带钱,全用手机转账。

“我可不想因为他们没带现金,就错过我的馕。”麦麦提艾力·米吉提向微信申请,在自己的店铺门口贴出了微信收款的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新疆阔什塔格镇,第一个使用手机微信收款的店铺。

与此同时,麦麦提艾力·米吉提发现微信上有更多的功能,他开始把顾客拉进微信群,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做出的馕。

如今,麦麦提艾力·米吉提的馕铺,销量从每天三四十个涨到150个,纯利润接近1000元,远在1619.6公里的乌鲁木齐,通过微信,也出现了很多他的顾客……

2018年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提到:2017年中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这个群体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和60%以上的GD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的数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往往表现在对大型连锁、商超予以过度的关心和服务,反而忽略了微小生意蕴藏的巨大可能性。

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卷入到大的商业机构中去,忙碌富足的“小店”,才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最小单位、最小细胞。

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经营工具,从移动支付,到微信群、店员管理、朋友圈营销,到经营报表的日报、周报、月报,这些同样小的功能,与小店产生了奇妙的融合,也出现了小而美的可能。

结语

今年10月份,吴晓波为拍摄《地标70年》,走进了江西景德镇。当地的一群陶瓷工作者,向他赠送了一块石头,取名叫“信心石”。

这让吴晓波很感慨。他说,信心不是口号,不是安慰剂,信心是“可以被量化的行动”。

那消费者的信心是什么:肯不肯花钱、为什么买单;

那企业家的信心是什么:知道生产什么、因何而获利;

那投资人的信心是什么:能够募到资金、明白投向何处。

在波涛诡谲的商业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规律,胸有成竹,明悉要走的每一步,信心也就随之而来。

在超盟君的日记里,扉页写了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

我们回顾昨天,对明天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