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本动作片引发的猜想
1983年一部由日本富士电视台出品,巨星高仓健主演,名为《南极物语》的电影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并一举创下当年59亿日元的全球票房纪录(注:83年1美元≈238.40日元)。该片根据1958年南极洲昭和基地越冬观测队15只桦太犬真实历险经历改编,耗时三年制作,投资25亿日元进行实景拍摄。故事梗概如下——
1958年2月,十五只桦太犬因人类的疏忽而被遗忘在了南极之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中,在食物短缺、伤病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们顽强团结、抵御风雪,并不断应付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自然界天敌。直至1959年1月,他们的主人潮田晓打算返回南极埋葬死去的爱犬时,却意外发现了最后存活的两只狗狗:太郎和次郎……
该片情节感人,特别通过对狗狗的细腻情感刻画,赞颂了生命的伟大,也再次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2006年,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翻拍,好莱坞巨星保罗.沃克主演的《南极大冒险》再次将这个动人的故事呈现,只是片中多了直升飞机、卫星等现代化通信手段。那么问题来了:片中交代的背景已是2006年,为啥救援时没有用手机联络?
南极有WIFI吗?
有人说在南极甭说是手机了,就连wifi都有,不然让主播们咋活?其实也难怪,毕竟丹麦、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圈国家都能连上wifi,而且近年来,北极圈人民还用上了4G/LTE网络。甚至就连珠峰千米观光团也能在山腰上发出微博和朋友圈,说南极作为地球大陆能没有wifi吗?
实际来讲,南极的wifi并非我们家用的那种无线路由器,大多数时间都是游轮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而且价格不菲。因为游轮使用的是通信卫星接入手段,所以wifi使用基础价从1000元到2000元不等。有时因为南极卫星覆盖区域问题,所以网速慢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还是不要发朋友圈,不然就算是发了一半的图,在南极洲也是要计入流量的。
除此之外,各国南极站点基本都有无线网络覆盖,通过卫星链路上网。据说中国中山站和长城站都已经有了4m带宽。像澳大利亚各站基本还停留在2m的水平,尽管站上公共区域的电脑能上网;至于英国Rothera等站的网速更慢,带宽还不到1m,基本接近2000年以前的中国带宽。不过南极大部分站点的无线网络都只有卫星覆盖到上网区域时才能连上wifi。
据说,中国长城站、中山站周边还有3G通信服务,可以使用流量上网。这对于一些花高价只为来此发朋友圈的游客来说,绝对是寻找存在感的最佳福音。
后记
2013年,在既没有先例参考,也没有机会在建设前进行实地勘测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先期在国内进行了近半年的准备测试工作,就南极中山站的传输、机房、天线安装位置等现场可用资源以及温度、风力等环境状况进行多次考察,根据现场架设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基站类型,进行了多次的设备联网测试……
2014年1月3日,南极当地时间早上7点,远在中山站的中方工作人员通过天翼3G信号接通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电话。整个通话过程持续5分钟,期间语音流畅、话质清晰。目前就共享卫星传输链路来看,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山站所有工作人员的通信需求。
不得不说的是,南极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对通信系统搭建和运行保障提出了很严苛的要求。在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中国不断进步的科技,相信不久的将来,南极wifi的使用一定可以实现如内陆城市一般畅行无阻。当然,跑去南极直播的就算了,以免像珠峰那般趋之如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