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15号,在上海法租界的华格臬路,一家叫做“锦江川菜馆”的餐馆正式开业。这一天,餐馆门口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有趣的是,这家餐馆店面虽然不大,可是,来参加开业庆典的人,来头却不小。您看看都是些什么人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还有宁、沪两地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那么,这家餐馆的老板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川菜馆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离家出走轰动整个上海滩的,曾经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董竹君。然而,战乱时期,十里洋场上海,鱼龙混杂。董竹君的创业之路,也实属不易。其实,这并不是董竹君第一次经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竹君

1930年初,董竹君与夏之时分居,她带着5个女儿离开了夏家。她将自己的首饰物品等变卖了仅800元,就靠着这800元,董竹君要在上海求生。

想做服装生意的董竹君,到处说服各类亲朋好友投资入股。最后,董竹君筹集到4000多元、招来了100多名员工,在上海创办了群益纱管工厂,成为上海第一个开办工厂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竹君开办的群益工厂

乱世中惨淡经营,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但是,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工厂被炮火炸得灰飞烟灭,董竹君几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期间董竹君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患重病,债主逼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年间,种种不幸的事情都发生了。董竹君每天都行走在崩溃的边缘,甚至还想过自杀。幸运的是,在最危急的时候,董竹君生命里出现了另一个重要人物——李嵩高。

原来,董竹君与夏之时分手后,不少人钦佩董竹君的勇气,李嵩高便是其中之一。此次正好到上海出差,顺便登门拜访,向董竹君伸出了点石成金的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竹君

李嵩高曾留学法国,是四川地方军队的军火采购员。他听说董竹君经商,资金方面遇到难处,就慕名而来。他慷慨解囊,愿意借给董竹君两千元做生意。董竹君见他语气诚恳,并没有提出任何非分要求,就接受了这笔雪中送炭的投资。该怎么用这笔钱呢?她仔细琢磨,在这乱世之中办工厂太难了,都说民以食为天,不如做餐饮办个川菜馆,一定可以盈利。

董竹君认为,川菜花色品种繁多,每个菜的烹饪风格也不一样。虽然当时上海也有一些川菜馆,但都味道过浓,麻辣又重口味,因此,除了少数四川人外,上海本土人却很少光顾。于是,董竹君决定改进川菜,将其打造成更适合上海人饮食习惯的菜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竹君在锦江川菜馆门口

说做就做、雷厉风行,这是董竹君的一贯做派。就算是开餐馆,董竹君也想做出别具一格的品味!她认为,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饮食文化。您看看,那个时候,董竹君就有了打造文化品牌的超前想法了!瞄准了这一点,董竹君开川菜馆,就不单纯出于赚钱的商业目的,还把它当作文化产业来经营。

那么,董竹君为何要将这个川菜馆命名为“锦江”呢?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网易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