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日:“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荒于淫乐,耽湎于酒,佞臣谄谀,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

——《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

【白话易解】

鲁公有一回问孔子说。“寡人听闻,有一个很健忘的人,在搬迁的时候,竟连自己的妻子也忘了,真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道:“这还不算是很健忘的,还有更健忘的人,连他自身也忘了。”哀公听了很奇怪,会健忘到忘了自身?于是好奇地向夫子请问:“先生您能说给寡人听听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于是答道:“从前,夏朝的桀王享有天子的尊贵,拥有四海的财富,却丢弃了他的圣祖夏禹的道德,破坏了禹的典章制度,废弃其世代的祭祀,过度地荒淫享乐,沉迷于酒色之中。阿谀的奸臣便暗中窥察他心中的欲望,逢迎他的嗜好,使他更为堕落。忠直的臣子为逃避无端的刑戮迫害,封住了自己的口不敢劝谏,民不聊生,于是天下的人起而杀了他,夏朝也因此灭亡,这不是连他本身都忘失了吗?”

【感悟人生】

我们常说的健忘,是指记性差,总是丢三落四,转头即忘。故哀公听说健忘的人会在家的时候连妻子都忘记,这样的健忘似乎过了头,心中疑惑,便将此事告诉了孔夫子。

夫子听后,并未就此而论,反是告诉哀公,还有比这更健忘的——连自己都会忘记。

这不免让哀公更为惊奇,竟然连自己都可以忘记?于是请夫子说说此事。

鲁哀公很好奇,自然会专心聆听,夫子是借哀公的发问,引出夏桀因无视祖先道德制度,耽染于淫欲,败国丧身之事,借此来告诉哀公治国之道、修身之道,可谓智慧善巧啊!

《礼记》有云:“欲不可纵。”欲望像深渊一样,无法填满。当一个人过于沉迷私欲享乐,眼里就只看到这些欲望,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不顾一切,采用种种手段,甚至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把自己推到绝路,这难道不是连自己都忘记了吗?在欲望面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做了欲望的奴隶,也会让自己坠入欲望的深渊,从而毁灭自己,真可谓“忘其身之甚矣”!

《易经》有云:“君子以惩忿窒欲。”夫子也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当我们能够克制、折服自已的欲望,遵守仁义道德时,不仅不再被欲望所牵,内心也将更加清澈豁达,仁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