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家型校长”?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了教育家基本模样的校长。

那什么是教育家呢?孙孔懿先生在《论教育家》中指出,校长类教育家,是指有创新、有贡献、有影响的教育实际工作者;和所有的教育家一样,崇高的人格、闪光的思想和丰硕的业绩,构成其内涵和影响力的主要元素。

那么,“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这样的特质依靠怎样的动力源泉来支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立”: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

“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亦可作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显性元素。

立德:指树立崇高的师德、管理者崇高的人格魅力,引领教师,用自身的高德大行潜移默化一届届、一代代学生的品行道德素养。

立功:即发挥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创造,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发展优秀教师群体,进而培育出一批批、一群群既全面发展又个性鲜明的学生,成就一所所卓越的学校,不断创造教育辉煌。

立言:指在立德、立功的基础上,或者说与之同时,彰显自己的教育理解,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践行自己的教育观点,最终披沙拣金,凝练、闪现自己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教育思想。

“四力”:成长的动力系统

要渐进和达成如上所述的境界,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个方面的动力支持非常重要,是教育家型校长发展缺一不可的重要素养。

领导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文化品格。它是超越了权力和管理力的赢得师生尊崇并追随的特殊影响力。校长领导力之产生并形成,是这类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及管理实践中,其“人格”“教育品格”和“管理品格”不断提升、逐渐完善,并有机融汇、“化合”和“升华”的结晶。

思维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创造之源。在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上,教育家型校长从来都有着自己的独立的追问、深思、探究,故而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主张和践行。

创造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功德之基。创造力是杰出者超越于一般人的基于思维力转化而生成的重要特质。就一所学校而言,其卓越的教育功德,主要来源于一代又一代优秀校长的薪火传承的创造积累。

表达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思想之翼。对于优秀校长而言,作为其思想翅膀的表达必须高远而不失信实、优美而不失质朴、凝练而不失澄明。求真、有证、讲理,指向善和美的教育正道;其根基在扎实的管理实践、科学的教育理解、丰富的理论积淀、厚重的教育思想;其关键在校长本人的高尚完善的人格和教育品格;优秀的语言功夫、卓异的语文素养则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在这四大重要素养中,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力”,它是教育家型校长建功立业的前提条件。最为核心的是思维力,它是教育家型校长建功立业的基础工程。

“三情怀”:发展的力量源泉

如若再深究一层,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作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动力元素,又是从何而来呢?其源头应在“情怀”之上。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三重情怀:教育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教育情怀:主要表现为,基于教育的深刻认知、理解而生成科学的教育主张和办学实践,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对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深爱、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文情怀:应该是承认“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尊严,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宽容的情怀。教育家型校长,就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独立、思想自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环境和条件。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校长而言,身处一校之教育,为着一群学生,但从来立意在千万家庭、民族未来和祖国的命运和前途。

正是这三重情怀,推动教育家型校长的“四力”并举,致力走向“三立”境界,逐渐成长为校长教育家,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崇高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立”“四力”“三情怀”,作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内在精神特质,一方面需要发展主体坚持不懈的长期“内修”;另一方面,培养主体卓有成效的外力支持。

内外兼修,从来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内修需发展主体明晰内在追求,需从源头活水处着力;而外力的支持、帮助和推动,则需助力者明晰目标方向、思路和策略。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在自己发展的同时成长学校,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成长自己,这就是一流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