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冬天有些冷。

自杀、家暴、疾病,像一朵又一朵的乌云一般笼罩着。

台湾艺人高以翔录制节目时不幸去世,医院最终宣布为心源性猝死,年35岁。

这个从书里走出来的王沥川,再也无法move 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上流传着一份现场时间还原,称节目组判断失误,在艺人倒地后仍在拍摄没有及时抢救。但目前这个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还要等待后续调查。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1个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多个与高以翔意外死亡相关的话题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际演艺界,艺人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本月13日,由于急性心脏衰竭去世的34岁日本演员泷口幸广;今年4月在舞台上猝死的英国知名脱口秀喜剧演员柯尼·托;还有2014年在家中猝死的影帝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其实,心源性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55万

根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过半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和气温低,情绪激动,劳力及疲劳等应激原因有关。过劳死,也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生猝死案例也不在少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面临着猝死的风险,留学生也不例外。

2012年2月

UC Berkeley 的一名攻读金融工程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在临近毕业之时被发现倒毙在宿舍的寝室中。他曾在2月21日在微博上发出其最后的一篇帖子,透露他学业繁重,极度疲劳,“目下班里人众普遍接近油尽灯枯状态”。

2014年

担任俄亥俄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的24岁留学生韩磊,在学校体育馆猝死,死亡诱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学习压力大,数天熬夜之后,剧烈运动导致

2015年4月20日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在校发生猝死,据其同学称其猝死原因与课业压力有关——“因为final week太拼命了,期末将近,很多同学都连续熬夜好几天了”。

网络上一搜,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事实在告诉我们:无论是谁,在疾病面前一律平等,猝死,绝非偶然。

出国在外,“逃离”了爸妈的唠叨,长辈的关心,留学生们面对的不是自由的空气,而是接踵而来的压力。

语言交流的障碍,风俗文化的差异,独在异乡的孤独,课业繁重的焦虑,像是一根又一根稻草一样压下来。留学生们能做的,只有拼命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猝死前的四分钟

面对这种频发的现象,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心脏骤停之后的前四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而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具体操作如下:

1、 胸外按压

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操作方法是按压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按 30:2 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按压位置是胸骨下半段)。

2、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吹到胸部隆起为准。

3、早期除颤

及时用 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使用 AED 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①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
② 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板插头插入 AED 主机插孔。③ 如果 AED 分析后建议电击,按下电击按钮。④ 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 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AED 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

要注意的是,猝死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比春夏要高出20%左右。

猝死难以预料,但是我们平时可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特征,预防疾病。

注意身体,远离猝死

01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梗风险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多锻炼。

02

留意预警信号

除了注意身体之外,我们还要格外留意一下自己以及家人是否有以下情况:

03

运动要适度

事实显示,有很多人正是猝死于运动之中。所以并不是说多运动就好,而是你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是对自己好点总归是没错的。

留学生们需要做的是在课业压力和健康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过劳,要正确面对压力!

高GPA固然重要,但健康比成绩更加重要。保证身体和精神健康,永远都是留学生们要做的最长远的课题。

平时偶尔饮几杯汤沟酒,对于血液循环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汤沟酒业愿生存在压力之下的人们,都能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