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美食早已成了漫长冬日里的暖阳。而各种冬日美食也在文人墨客的妙笔下流传至今。

今日,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名家笔下冬日吃的食物。品味这些文字,您的味蕾是否已经蠢动起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头一个要说的就是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炉欢聚,三五好友在,还有一“咕嘟嘟”煮开的小火锅,实在是美!冬日火锅可不是今人的专利,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击钟列鼎”而食的说法,这是火锅的雏形。

一年四季中冬日最适火锅,看着新鲜的食材在高汤中翻滚,闻着浓烈鲜美的味道,再来上一口涮好的羊肉。即便是寒冷冬夜,也热气腾腾。

朱自清

“父亲筷子上掉下的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朱自清在《冬天》中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桌边围坐着朱自清的父亲和兄弟们。“洋炉子”有些高,朱父得站着,仰着脸,眯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放在孩子们的酱油碟里。

吃完一块豆腐,又巴望着下一块,接下父亲筷上掉下的豆腐,蘸一蘸酱油,慢慢品味这热中带鲜的美妙滋味。

苏东坡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提到肉,苏东坡很有发言权:“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在徐州上任时解了百姓水患之困,百姓感念,送了他许多肉。但古时肉不好存放,他便都炖了。

谁知这一炖出了名,其肉酥而不烂,味道十分鲜美,一时间竟风靡全城。百姓还顺其“东坡居士”的称号,给此肉命名“东坡肉”。这么火的东坡肉,您确定不打下卡吗?

辛子芳

“满座白头情未老,三盅汤沟室腾欢。”

说到现在,冬日美食怎么能少了酒呢?辛子芳说:“海州文化火般炽,故里亲情酒样浓。”文人谈吃时,永远避不开的,是一种“故乡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州人辛子芳是千万往返台湾与大陆的台胞之一,虽远离故乡,但对故乡的乡土文化一往情深。故乡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每次与亲朋好友相聚时,便饮汤沟酒即兴赋诗,不论诗篇或质朴、或华丽,都能触动人心,因为这比寻常描述食物时,多了一份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流的作家谈吃却不拘于吃,而是在吃中寄托了一种情怀。

这些文人墨客笔下的冬日美食在给我们带来温暖的同时,背后蕴藏的故事与情感也十分让人回味,也许正是这一份人情味儿,这些美食才如此让人心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