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和影视剧中,武大郎不仅是一个相貌丑陋、身材矮小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为人懦弱,胆小怕事的人。《水浒传》和《金瓶梅》都对武大郎的外貌和性格进行了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浒传》原文对武大郎的描述;

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金瓶梅》原文对武大郎的描述;

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蕤(rui),起了他个诨名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糙,头脸窄狭之故也。只因他这般软弱朴实,多欺侮也……

武大郎长相丑陋,身高不足五尺,而且性格懦弱,经常遭人欺负。(宋朝一尺31.68厘米,这也就是说武大郎身高不足158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潘金莲,肤白貌美大长腿,都可以参加选美比赛了。小说中的描述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峰狂蝶乱。”

这样的两个人结合,必然会引起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事实也证明,两本小说的作者也明确地给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划了一个惊叹号,闹出了天大的幺蛾子。当小说广泛传播后,武大郎更是成为了长相丑陋的绿帽男,而潘金莲则成为了心肠狠辣的蛇蝎女。

这种人设和定位一直持续了几百年,但进入到现代之后,貌似有人要改变这一思维定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武植墓修缮,而武植的墓志铭也重新撰写,其中的内容颠覆了人们传统印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他们的人设也开始有所动摇。

墓志铭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大郎不仅不是三寸丁谷树皮,而且还是是进士官拜七品,这件事也确实够刷新人们的三观的。

然而,刷新三观的事儿还在后面。墓志铭出来之后,又有一个关于武植的故事开始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武植是明朝初年人氏,由于父母早亡,所以幼年的生活相对贫困。但幸运的是有一好友黄堂,为人非常仗义,在武植贫苦的时候经常资助他,武植也因此挺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候。

后来,武植考中进士,当上了县令,成功发迹,也因此,武植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潘金莲。而这里的潘金莲不仅勤劳善良,而且还对武植一心一意,绝对没有不忠之心。所以,两口子过得相敬如宾。

后来,黄堂家中不幸失火,房子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无奈之下,黄堂选择投奔武植,不曾想,黄堂来到武植家后,武植只是好酒好菜的招待黄堂,根本不提资助盖房的事情。

过了三个月后,黄堂非常气愤,选择了离开武植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退一步越想越气。

黄堂想到自己曾经资助他,现如今却这样,于是,黄堂为了报复武植,便编造了武植的老婆潘金莲和当地恶少西门庆的风流韵事,之后还写成了大字报,沿途贴满了大街小巷。

不过,黄堂回到家后却马上后悔了,原来武植在这三个月期间已经给黄堂修建好了新的住房,是自己错怪武植了。但贴出去的大字报已经没有办法收回,故事已经流传开来,恰好又被施耐庵看到了,并且写到了小说中。

也因此,武大郎和潘金莲、西门庆的风流韵事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墓志铭和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答案很明显,假的!

首先,在这个传说故事中,武植是明朝初年人氏,后来考中进士。而明朝第一科进士是在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也恰好就是这一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去世了。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施耐庵的《水浒传》一定是在明朝开科取士之前完成的,所以,施耐庵一定不知道黄堂编撰武植的故事。而黄堂和武植发生误会,张贴的大字报也不可能被施耐庵看到,所以,施耐庵小说中的武大郎、潘金莲和武家那村的武植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次,武植墓志铭是1996年武家那村人编撰的,是一个现代产物。

而且,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从来没有提及武大郎叫武植。反而是武家那村人修建墓碑时,故意告诉全世界,他们的老祖宗武植小名叫武大郎,而武植的老婆也叫潘氏,拼了老命的往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身上靠。不知道老祖宗看到这种做法会有什么感想,是不是网友们经常说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武家那村人为什么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非要把祖宗和武大郎联系到一块,原因自然是为了博眼球,蹭一蹭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个巨大IP,以这个事件为噱头拉动经济。

现如今,武植古墓也已经成为了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武家那村人的老祖宗武植也因为后人的原因,紧紧的和武大郎这个人名字绑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