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形似葫芦,束腰而敛口,上腹部呈蒜头形,腰部收束,溜肩,下腹浑圆,至底平收,浅圈足。因瓶口与肩所饰对称绶带耳形似如意,故又名「如意尊」,此器形制为雍正朝新创,并延烧至乾隆时期。因腹部形状不同而分为圆腹及扁腹两种,传世品可谓凤毛麟角,以雍正朝例为多,而如本品之乾隆朝例则十分罕见,当属雍干之交唐窑潜心烧造之贡御佳器。“ 清乾隆 青花缠枝灵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尊”竞价尤为激烈,此件焦点拍品此前估价12,000,000~16,000,000 人民币,现场以1000万元起拍,起拍便引起激烈角逐,在场内外买家数轮穷追不舍的交替出价中一路走高,最终以含佣金1725万元高价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瓶成对而存,尤为珍罕。 口沿外翻卷装饰如意云头纹,束颈,鼓腹至底外侈,颈部两侧饰有双龙形耳,底足非传统圈足造型,而是与器座相融合,与口沿纹样呼应装饰,可谓集良工巧匠之能事,华丽典雅,令人赞叹。 底部施白釉,正中以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另一件清乾隆 青花团莲双龙耳如意云口瓶 (一对)以874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荣居专场第二,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仿石榖文吉礼璧以575万元人民币位居第三。

以下是本场拍卖中高价成交拍品精选

Lot 0937 清乾隆 青花缠枝灵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尊 尺寸:高18.3cm 成交价:17,25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以葫芦为型制器之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尤至满清入关定鼎中原之后,清王朝采取「满汉一体」的政治策略,确立「崇儒重道」之基本国策,利用佛教、道教强化君权统治。在此基础上,葫芦作为释、道二教之标志物,被统治者看作「无量寿」之化身,颇受清代帝王青睐,多有传烧,如雍正朝即曾将「五彩有耳葫芦磁瓶二件……着配寿意果子瓶花」持进,而乾隆皇帝更曾赋诗曰:「嵣嵡岳麓仙人宅,琪树琼林参汉碧,金堂十二只茅蓭,笑指洪厓肩可拍,何年换骨遗方壶,偶写宿游悬圃迹,我今挂壁葫芦被当做无量寿葫芦。」故而此一时期各种似葫芦之器形纷至沓来,此尊即为其中之一。尊形似葫芦,束腰而敛口,上腹部呈蒜头形,腰部收束,溜肩,下腹浑圆,至底平收,浅圈足。因瓶口与肩所饰对称绶带耳形似如意,故又名「如意尊」。

Lot 0936 清乾隆 青花团莲双龙耳如意云口瓶 (一对) 尺寸:高25.2cm 成交价:8,74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经过康雍两朝之积淀发展,清乾隆时期经济发达,国力鼎盛,其御瓷烧造也臻于巅峰,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有「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之语。乾隆御瓷在康、雍两朝制瓷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了许多格调新颖的瓷器。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乾隆记事档案中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干预制瓷事宜,并对部分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等常有御旨,制作前须进呈画样或木样,审定后才交景德镇烧制。

Lot 0945 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仿石榖文吉礼璧 尺寸:直径17.2cm 成交价:5,75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出版Avori e tesori d’oriente, P54 此璧为乾隆早期宫廷制作。采用周朝吉礼玉璧的格式和尺寸,吉为祭祀昊天上帝所用。主题共分为两个工艺单元,外圈为饕餮纹,内圈为谷纹。饕餮和谷纹的搭配是祈求上天,赐予丰足的粮食让人民能够饕餮盛餐。器物整体严谨端庄,富丽堂皇,并有原配紫檀座以供陈设欣赏。周遭刻有一圈皇帝专为这件玉璧撰写的诗文,文曰:「兆瑑为圻鄂,中仍起毂纹,依然是良玉。藉用必元緟,吉礼赞廊庙,精禋荐苾芬,华嚣非所贵,楚圉有佳文。乾隆已丑御题。古香、太璞。」从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是乾隆己丑年(也就是乾隆叁十四年)专为吉礼祭祀制作的一件道具。尾落「古香太璞」款。古香、太璞与比德、朗润是乾隆皇帝御用的两方

来源北京东正,2011年11月17日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编号368

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壁瓶呈半剖之瓶形,背部平整可供悬挂。撇口,收颈,颈侧双出夔龙为耳,腹部方圆至底渐收。下承圈足外撇,设计独特,工艺精巧。外壁罩施淡绿釉为地,釉面洁净,呈色娇妍,其上以粉彩绘饰纹样,口沿及胫部分别环饰意云头纹、蕉叶纹,颈部装饰瑞蝠衔西番莲,腹部以描金做四方倭角开光,其内罩施白釉,以隶书做诗文,外缘则以粉彩环饰缠枝花卉纹。所绘纹样繁缛连续,细致入微,颇见功力,其画工复杂而不失严谨之态,装饰风格颇具西洋特征,以描绘纹样的色泽深浅来表现明暗,突出立体感及层次感,生动而写实,与清妍之绿釉相衬,华而不俗,妍而不媚,清新悦目,愈显搭配自然舒雅。

Lot 0923 清雍正 窑变釉双耳抱月瓶 尺寸:高33cm 成交价:4,37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着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35 「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本品直口,口沿上下各饰两道弦纹,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颈部两侧饰有双螭龙形耳,在简约中流露出一份繁复的华丽,使流畅的瓶体平添一份节奏感,更富韵味。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光华璀璨。玫瑰红与月白釉相互交融,在腹部形成流淌的月白色斑片。腹部双面有一圆凸起,底足高足外撇,整体釉面玻璃质强,晶莹明亮。口部及内壁呈现静谧润洁的月白色,或间有浅蓝的细丝纹。底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釉上落「雍正年制」篆书款。雍正帝品位至高,对前朝佳器多有摹造,且将本朝特色与自身审美融入其中,所成之器无不精妙绝伦,脱俗出尘。全器将外域器皿形制与明代经典制瓷工艺巧妙融合,隽秀非常。抱月瓶器型源于阿拉伯铜器,明代永乐时成功将其运用于瓷器器型,遂即成为瓷中名品。据《清档》记载,此种瓶式当时称「宝月瓶」或「马挂瓶」,为督窑官年希尧、协理窑务唐英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在相关谕旨中曾有要求「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记载。雍正十叁年(1735)清宫档案记「新得窑变」,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准。尤笃信道教的雍正皇帝,让幻化的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此时窑变釉作品皆为当朝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本品即为以窑变之釉色烧制当朝创新之器型,红紫交融,无有穷竟,将此种瑰丽灿烂之窑变釉,与隽秀端丽之器型完美结合。

展览中国艺术展,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1928年,编号455《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 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77

Lot 0973 清早期 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 尺寸:长200×宽149×高219cm 成交价:3,68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本品黄花梨制,为带门围子的六柱床。用料宽厚,选材讲究;其四面皆工,雕饰繁缛精美,美观玲珑,雅而不俗。铺面大边四角设立柱,上有承尘,正面另安装门柱,由门围子与角柱连接,正面挂檐以矮老相隔置叁块整料透雕条环板,透雕缠枝叶纹,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透雕嬉戏盘旋于梅枝间的喜鹊,以「喜上眉梢」寓意祥瑞。挂檐下安铲地浮雕云间鸿鹄牙条,形态生动。挂檐下的罗锅枨,更起到了连接支撑的作用。围子全部用云纹门簇而成,北京匠师称之为「灯笼锦」。

Lot 0934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大盘 尺寸:直径31cm;高5.5cm 成交价:3,33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本品敞口,弧腹,广底,浅圈足,器底无釉,微泛火石红,形制规整。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外壁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绘莲花、莲蓬、茨菇、浮萍姿态秀美清雅,香蒲、慈姑、红蓼穿插其间,以锦带束之,故有「一把莲」之称,寓科举连中或连生贵子之意。整器构图疏朗而饱满,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莲花是中国的传统纹样,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

Lot 0922 清雍正 白釉模印菊瓣刻缠枝花卉纹花浇 尺寸:高25cm 成交价:3,277,5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着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794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本品花浇,通体施白釉,口形如凤首,长颈,颈部颈肩凸起一周弦纹,圈足。通体纹饰以暗刻之法,口沿下一周焦叶纹,颈部中央刻朵花纹,下段刻莲瓣如意纹和几道弦纹,肩部刻缠枝花卉纹,腹部刻施缠枝卷草纹,腹部上下模印菊瓣造型,整体格调淡雅素净,纯洁高贵。花浇形状源于对西亚铜器的慕仿,流行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雍正时期的花浇造型虽有追慕永宣之意,但比例更显得稳重大方,和谐优雅。本品不设手柄,颇为别致,且兼有瓶之神韵,更富陈设观赏意趣。此花浇器形独特,源可远溯中东金属器。明初永乐年间,艺匠以瓷质仿中东器形。至清之时,中东金属的直接影响较少,疑以明初花浇作底本,仿造相类花浇,或带执柄,也有仿明初青花的例子。

Lot 0940 明弘治 绿彩暗刻海水龙纹盘 尺寸:直径17.5cm;高4cm 成交价:2,87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撇口,弧壁,圈足。足内底心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盘形规整,胎质细腻,内外均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内底心及外腹部均于胎上刻划云龙纹,间以火珠云纹,龙身盘曲遒劲。花纹处涩胎不施白釉,高温烧成后于纹饰处填绘绿彩,再入窑低温烘烧。外壁釉下暗刻海水波涛纹,对称两组绿彩龙纹装饰其间,龙皆双角向后,五爪,龙须卷曲,颇有气势,其下暗刻波涛汹涌的海水。此种绿龙盘,亦有碗之造型,始自成化,正德较为成熟,嘉靖之后则不复见矣。清初康熙年间曾略有仿效,但品格与品质均不可相提并论。康熙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创烧了新样式的白地绿龙盘,并一直延烧至宣统。本品承袭成化官窑制式,整器釉面莹闰,胎体细腻,刻画生动,动感极强,时代特征鲜明,为弘治官窑代表器。

Lot 0935 明正德 青花穿莲游龙纹盘 尺寸:直径21cm;高4cm 成交价:2,76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此穿莲龙纹乃正德官瓷中最具特色之图纹,饰于盘、碗、高足碗、瓶等器。应用之广,甚或可称为正德窑之官样典范。本品撇口,浅弧腹,圈足,通体罩施白釉,釉质滋润,釉面匀净,微泛淡青色。内外壁皆以青花为饰,发色淡雅,浓淡相宜。拍品外壁、内壁及盘心绘有叁组共五条姿态各异的龙纹,除盘心为立龙外,每组均为双龙穿行于缠枝莲中,龙身遒劲有力,身姿盘曲,张牙舞爪做奔腾之态,或昂首,或蜷颈五官描绘生动逼真,龙角以留白装饰,颇具特色,爪为轮状五趾,鬃发飞扬。周身环绕缠枝莲纹,疏密有秩,恰到好处。外底心书「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字迹工整,结构清秀而笔力内蕴,其「德」字书写颇有特色,心上无横,也为此一时期官窑款识书写特色。整器纹饰描绘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浓郁,晕染自然,所呈色泽与绘画笔触相应和,带来极佳的视觉效果。

Lot 0921 清乾隆 仿官釉葵口叁足洗 尺寸:高5.8cm;直径21.4cm 成交价:2,41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拍品呈八瓣葵花式造型,其下弧腹,随花口形出浅戟,下承叁只简化的兽足,通体施仿官釉,厚润古雅,开片疏朗有致,制作规整,造型朴雅,颇具古意。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字体工整俊秀。其以宋官为范,化裁而成,造型隽秀,处处闪现出线条的变化之韵律美。所施釉色,古雅厚润,纹理开片,独具一格 ,疏朗有致,寥寥数道即贯通全器,气势非凡,彰显着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是为雍乾御瓷同类色釉之隽品。雍乾之交,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此式葵口叁足洗始烧于雍正一朝,乾隆早期继之,二者水准相当,为此时宫廷摹古艺术之代表,是唐英榷陶期间的文房佳作。

Lot 0933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菱口折沿盘 尺寸:直径34cm;高5.5cm 成交价:2,357,5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开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内外绘青花纹饰。盘内近口沿处为一圈波涛纹,内壁与外壁均绘12支折枝花卉,盘心以6朵盛开的四季花卉组成一组缠枝花卉图案。此永乐青花盘雅致亮丽,乃明初瓷匠技术发展成就之佳证。永乐造瓷以其浓艳钴蓝着称,发色浓淡相宜,变化微妙。钴蓝积处呈现银黑结晶之斑点,浓深色泽对比瓷胎之洁白细致,浓淡有别,层次分明,细润致密的胎体上,成为明初御制青花瓷器的时代风格。

Lot 0930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 尺寸:高37.5cm 成交价:2,07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拍品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叁大经典造型之一,罐盘口,束颈,溜肩,鼓腹下收,圈足。其形敦实古拙,胎体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造型稳重大气。肩两侧各饰兽耳,瓷塑面貌生动,神态威猛确不失天真稚气,左右对称,极具立体感。通体青花绘六层纹饰,口沿一周饰卷草纹,颈部为粗线卷草纹,肩部饰一周如意形开光,开光内于缠枝莲纹之上绘画海水凤凰、麒麟等神兽,凤凰长尾卷曲,展翅腾飞,穿插缠枝莲花间;腹部为缠枝牡丹纹,牡丹花饱满硕大,仰俯有致,妍态尽现,富有动感线条流畅,笔法洒脱豪放,青花发色犹如水墨一般凝重晕染,颇具笔墨韵味;胫部则是常见的变形仰莲瓣纹,构图繁而不乱,观之赏心悦目。此器造型古朴,形制较大,气势雄伟,青花发色浓艳,明翠欲滴,纹饰笔意酣畅,洒脱自然,为元代青花瓷的典型器。元青花传世数量甚为稀少,同时艺术成就极高,与借鉴了元代丰富的织绣图案不无关系。如此罐所绘牡丹花,勾画各角度来表现花朵婀娜多姿的画法即来源于元代丝织品,其如意云纹也来自当时的贵族服饰,极具时代特征。

Lot 0955 清乾隆 铜洒金狮耳炉 尺寸:直径28cm;宽40cm;高15.5cm 成交价:2,07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宣德二年周义为修篁主人制」十二字篆书款 该器为直口,短直颈,圆鼓腹,圈足,线条圆弧流畅,造型典雅端庄。口沿和颈部饰竖条纹,肩部饰一周覆莲纹。两侧缀饰对称的高浮雕狮首,纹饰狰狞威武,毛发细密卷曲,呈螺髻状,丝丝清晰可见,层次分明有序,额头隆起,双眉宽厚,作卷云状弓形,双目圆睁,神采奕奕,桃形凸鼻下有一张大口,露齿,两颗锋利的獠牙凸现。狮自古以来即为纳吉,彰显权贵之瑞兽。下腹部近底处饰一周仰莲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底心方框内铸阳文「宣德二年周义为修篁主人制」篆书款识,竖行,每行叁字,字体端正工整,字地平整色暗,「德」字中央少一横,铭款浇铸匀净清晰。

Lot 0962 17世纪 金刚手护法像 尺寸:高27.5cm 成交价:2,07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西藏铜鎏金此像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金刚手菩萨的常见形象。其整体呈忿怒型,与菩萨慈悲觉他的宗教本怀显然不符,为藏传佛教特有,亦为藏传佛教特有的表现形式。全身弓步站立,前腿曲,后腿伸展。头戴五花冠,每一花瓣上均安有摩尼宝珠,象征五佛和五智。头顶的红髪高高竖立,似为突出头顶的装饰性,而实则表现的是其极忿的状态。面部忿怒的表现最为集中和明显,叁目圆鼓,龇牙咧嘴,鼻子扁阔,须眉或倒立或卷曲,如火燃一般。双耳齐垂,耳下坠大耳珰。躯体壮实,四肢短粗,全身孔武有力,它与身体的姿势相得益彰,尽显菩萨象征的殊胜力量。上身饰项圈和长链,下身围一张刻满斑纹的虎皮裙,手腕、手臂和脚腕上均佩戴钏镯,身后又披一条大帔帛。右手持金刚杵高高举起,左手置胸前结期克印,以象征主义手法进一步强化主尊蕴涵的巨大力量。身下台座为长圆形,正如经典所称的「莲花日轮」,造型独特雅致。其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单层覆莲瓣细长饱满,紧贴座壁,周匝环绕。整尊造像造型端庄大方,身姿手势表现张弛有度,动作富于力量感,带有鲜明的清代早期造像特点。同时,其躯体、四肢及其姿态尽管各有不同的表现,但皆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前后一致,看上去整齐划一、规矩如法,为宫廷造像所特有。其叁,所有的装饰皆以连珠线表现,连珠如珍珠般圆润,錾刻精致,小巧美观,美观自然,不仅体现了西藏艺术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展现了清代早期造像蓬勃张扬,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金刚手菩萨,又称「执金刚菩萨」、「秘密主」等,藏语称「恰那多吉」,蒙语称「恰格德勒」,是显教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他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首先,他是藏传佛教尊奉的叁大依怙主之一。叁大依怙主又被称为密乘事部叁怙主,简称叁怙主,藏语称「日松贡布」。叁怙主分别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他们分别是智、悲、力的象征,其中智能总集是文殊菩萨,大悲总集是观音菩萨,殊胜力量总集是大势至菩萨。在西藏历史上,还出现了叁怙主的化身,即西藏吐蕃王朝的叁大法王:松赞干布,观音菩萨化身;赤松德赞,文殊菩萨化身;赤热巴巾,金刚手菩萨化身。其次,金刚手菩萨作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又在藏地受到普遍崇奉,藏传佛教习惯称之为「八佛子」。再者,藏地还流行金刚手菩萨的心咒:嗡 别炸巴聂吽。藏传佛教宣称,称诵金刚手菩萨心咒,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障,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等所生之诸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Lot 0904 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茶圆 尺寸:直径9cm;高5.5cm 成交价:1,84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着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页214编号1708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曲线极为柔和、唯美,考究规整,制器有度,底足修胎完美。外壁四周与碗心饰以青花团凤纹,凤身以圆形为界,舞动身姿,凤鸟展翅,凤目尖喙,羽丰尾长,引颈回首,仪表威仪。整器纹饰构图疏密有致,绘图水准高超,线条勾勒流畅。胎釉结合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翠蓝之色相映,与纤细精妙之纹饰相衬,分外脱俗,青花淡雅清幽,色泽明亮,极富装饰性。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遒劲清峭,锋芒闪现,为康熙官窑之精品。团凤纹属团花纹,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又灵活多变,为清代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多彩绘装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有团龙、团凤纹,着名的明代成化斗彩器和青花瓷上也使用此装饰,有龙凤、花卉纹等。在清代宫廷中为品茗的御用茶圆。成化朝之酒具与康雍时期之茶具皆世间竞相争夺秘藏的御瓷品种。

Lot 0907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尺寸:直径12cm;高6cm 成交价:1,61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叁行楷书款 太白尊为康熙朝新创的文房名品,因造型酷似李白饮酒之尊而得名,传世品见有豇豆红釉、白釉品种,其中以豇豆红釉最为着名。豇豆红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烧成难度很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其呈色半由天成,经常隐现深浅不同的斑点,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拍品釉面微泛点点红斑,特征明显。豇豆红釉器流传至今者甚少,其中大部分又在早年流散国外,收藏于各国着名的博物馆中,无论古今中外,皆为传世名品,更显本品之珍。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灯草边;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叁团螭龙暗纹,龙纹清晰。底部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叁行楷书款,其款字笔笔有神,顿挫皆见章法。

Lot 0968 清乾隆 铜鎏金竖叁世佛塔 (一组叁件) 尺寸:高30cm×3 成交价:1,38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黄铜鎏金北京宫廷藏传佛教认为佛塔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地、水、火、空、风五大要素,即日月部代表空,伞盖部代表风,相轮部代表火,覆钵部分代表水,台座部分代表地。意思是说,土依金,金依水,水依风,风依空,而空无所依,也就是所谓『四大皆空』。在佛塔中的瓶身部分,安奉智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以令绕塔及顶礼者积集功德。此塔为覆钵式藏塔,亦为如来八善逝塔中的『菩提塔』造型,其含义是纪念佛陀叁十五岁时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成就无上道境。佛塔最上层为火焰日月摩尼宝,下饰镂空的华盖,象征着功德圆满;十叁层圆碟状相轮,组成塔颈,颈下方形基座,两飘带由地盘起顺塔颈而下,构成塔耳,塔耳用卷草纹饰加以点缀,精美细腻,仿佛唤醒了整件佛塔的灵气,装饰性极高。覆钵状塔身正中开眼光门,门上饰卷草纹,鎏金叁世佛分居叁佛塔之中。覆钵塔身周边有口吐联珠的兽首,吐出的珠宝宛若珍珠的垂幔,再下为四层正方金刚圈,雕刻精细,最下方呈一圈莲瓣,其下为方形束腰台座,束腰层有高浮雕的摩尼宝珠和狮子作为装饰,雄狮錾刻精细,造型威猛,毛发清晰可见,上下皆饰有莲瓣,形式与方正金刚圈上的莲瓣一致,其纹理依旧清晰、工整,端庄大气的画风没有一丝懈怠的感觉。整件佛塔雕饰精美,细节玲珑秀气,装饰对比繁缛精细,鎏金密实灿烂,富丽堂皇,金光悦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代表了那时期工艺的高度水准。成套保存完整,愈显殊胜。佛教中的叁世佛,是指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而叁世佛通常又有「横叁世佛」与「竖叁世佛」之分。竖叁世佛指: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此组佛塔即为竖叁世佛塔。

Lot 0944 明万历 青花五彩「飞鸣食宿」图葫芦壁壶 尺寸:高35cm 成交价:1,26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挂瓶又名轿瓶,通常悬挂于壁上或辇轿,故名。此挂瓶敞口,长颈,瓶身似葫芦,谐音「福禄」,又因瓶身似一个吉字,又有「大吉大利」之意。拍品器型规整,釉质均匀,瓶身以青花加五彩绘飞鸣食宿图,色彩鲜艳,釉色丰富。鸟体丰腴灵动,枝叶团花锦簇,花与叶呈相交迭状,层次井然,虚实相映,彰显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背面双方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画工精湛,笔法细腻,整体构图疏密得当,画面丰满而富有生机,不愧为挂瓶中的珍品。

Lot 0952 清乾隆 铜鎏金六字真言双象耳炉 尺寸:直径13.5cm;高8.5cm 成交价:1,26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此炉即为其例。炉敞口,束颈,扁鼓腹,圈足外撇。双耳为天象,鎏金浓郁,额头高耸,双眉宽厚,双目圆睁,神采奕奕,毛发细密卷曲,呈螺髻形状。象鼻自然回卷入口,两侧獠牙凸现,狰狞威武,貌甚奇古。腹壁以「六字箴言」梵文种子字环饰,这种装饰方法始于元代宫廷,《元史卷七七》《祭祀志》有「世祖至元七年,以帝师八思巴之言,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盖一,顶用素缎,泥金书梵字于其上,谓镇伏邪魔护安国刹。」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主持汉藏两系僧人修编《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对推动梵文在汉地的流布产生不小的促进作用,此后,梵文字母大多以西藏使用较为普遍的蓝查体书写,且大量运用于艺术品装饰。

Lot 0931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 尺寸:直径21 成交价:1,15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45 本品造型沉稳,胎体厚重,器形敦厚典雅。碗直口,深弧腹,圈足,呈墩式造型,通体内外均以釉里红装饰。内外口沿均绘回纹一周,本品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茎叶环绕,叶片舒展,缠枝纵横往复,笔意绵绵而气脉不断;碗心绘一枝盛开的牡丹;内壁绘六朵缠枝菊花,叶片细长,尤其缠枝画法,画笔流畅,干脆爽利,颇有中国画的写意气韵。菊花纹是洪武一朝的流行装饰纹样,多呈椭圆状,故又被称为「扁菊花」,其细长的的叶片、网格状的花蕊,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足底内施白釉,圈足露胎处可见少许铁锈斑。此碗釉里红发色纯正,造型和纹饰构图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风格,可谓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代表作品。洪武釉里红,相较明初各类瓷器,罕存于世。

Lot 0925 清乾隆 粉青釉花口瓶 尺寸:高19cm 成交价:1,092,5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本品形制甚为精巧,花口外翻,束颈,肩颈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形似橄榄,整器呈四瓣花口形,造型极为特殊;通体施粉青釉,釉色匀净淡雅,器表花瓣形凸棱处,釉薄隐露白筋,青釉随棱起伏而浓淡有致,线条优雅且不失华丽之感,亦使得粉青釉色浓淡层次更加丰富。底施青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此类海棠尊成型复杂,烧制难度极高,故流传于世者,凤毛麟角;端正中透出灵气,深得宋瓷之味。此类制式,始见雍正一朝,或出唐英之手。唐英督陶近叁十载,独创不世功绩,大开陶瓷新风。形,必是简洁清雅;纹,意求朴素无华,静心寡欲。乾隆帝心怀尚古,善藏惜珍,所烧之瓷,多承前朝旧制,继而加以精进,然仿宋、明古品而创新之器,则寥有所见。本品之形,叁分见古,两分似尊,周身起花瓣之形,好似摹以自然之美,釉色明润,又如青玉之珍,属乾隆朝瓷艺鼎盛之代表,深通高宗尚古开新之帝王品好。若置于室内,用之瓶花则秀色怡人,犹可珍也。

Lot 0964 元或明早期 绿度母 尺寸:高21.5cm 成交价:1,035,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内地汉藏黄铜鎏金绿度母,梵名Syamatara ,全称圣救度佛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一。在西藏,绿度母被尊为文成公主的化身,同时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据说供奉绿度母能够解除八种苦难,所以也称「救八难度母」。此尊绿度母头戴五叶冠,葫芦形发髻高束,双眸垂视,嘴角略含微笑。耳际处宝缯呈U形上扬,耳铛呈弯月形垂至双肩,两端饰宝相花,余发披肩。造像腰肢细敛,强调腹部线条,躯体略呈叁折姿,通身佩戴璎珞、钏镯。左手置胸前结说法印,持莲花茎,右手置于膝上结与愿印。下身着长裙,以数道平行的连珠纹装饰。右舒坐,右脚下踏一朵莲花。深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饱满修长,莲座下缘饰一周摩尼宝,设计巧妙,使莲座更加精美别致。从作品的风格与细节上判断,此尊绿度母融合了东北印度、尼泊尔及中原造像等多元艺术风格,多处局部塑造得十分精彩。造像顶结高耸的葫芦形发髻,光素无发丝,这种发髻在元代宫廷造像中较为常见,也是14、15世纪丹萨替寺造像发髻的常见样式。头饰由花冠和发髻冠组成,这种组合冠式在11、12世纪的帕拉造像中十分流行。此像局部还带有较多尼泊尔造像遗风,如莲瓣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尖部卷草纹似叁颗圆珠状等等,均为13、14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的典型特征。

Lot 0967 16世纪 宗喀巴大师主尊与弟子像 (一组叁件) 尺寸:高39cm;高37cm 成交价:1,012,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黄铜鎏金宗喀巴大师把佛教显密二宗的所有秘法、教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弟子格勒白桑。格勒白桑一生着述颇多,收录于十二部着作中,内容涉及高僧传记、佛典注疏、因明学、密宗修行法、颂诗等。宗喀巴师徒叁尊画像并不少见,如印度馆藏十八世纪西藏格鲁派传承宗喀巴师徒叁尊唐卡。可见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的巨大影响和他所创立的格鲁教派在西藏近现代史上发挥的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在雕塑作品中,完整的叁尊宗喀巴师徒像并不多见。本组造像中间为宗喀巴,身着僧衣,双手胸前结说法印,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僧衣皱褶繁复流畅,衣缘刻有细致花纹,莲瓣宽厚饱满。大师右侧为贾曹杰;左侧克珠杰,身披法衣,座于两层墩垫上。叁座佛像通体鎏金,面相祥和宁静,形象写实。

Lot 0961 清乾隆 金刚手护法像 尺寸:高38.8cm 成交价:943,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黄铜鎏金分体浇铸此像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金刚手菩萨的忿怒相,全身左展弓步站立,前腿曲,后腿伸展。头戴五骷髅冠,中央花瓣散开上呈摩尼宝珠倚靠在扇面般飞舞的红髪前。面部忿怒的表现最为集中和明显,叁目圆鼓,龇牙咧嘴,鼻子扁阔,须眉倒立,卷曲如火燃一般。

Lot 0920 明早期 白釉暗刻莲纹碗 尺寸:直径27cm 成交价:92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49 本品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心光素无纹,胎质坚硬轻薄,修胎规整精细,全器罩施甜白釉,釉色柔净甜白。外壁以极细线条刻花,口沿处暗刻回纹,碗腹暗刻四季花卉纹,自然清晰,生动流畅。釉质致密细腻,釉色恬静温润,纯若凝脂,素犹积雪,甚适于心。整体造型端庄典雅,釉色洁素莹然,釉面橘皮纹清晰可见,纹饰流畅舒展,布局清疏自然,工艺精致细腻,充分彰显甜白釉之纯美,甚惬心赏,当为十五世纪早期瓷器之珍品,弥足珍贵。甜白一词出现于明代黄一正所着的《事物绀珠》中,有「骔眼甜白」之说。甜白釉瓷是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由明代永乐一朝景德镇官窑创烧而成,此时期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提高了高岭土和氧铝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瓷釉本身的白度和透光度,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并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况,使瓷器更加洁白纯净,几近无暇,给人以莹然似玉之观感。

Lot 0927 清乾隆 仿官釉贯耳瓶 尺寸:高31cm 成交价:92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叁行篆书款 清代雍乾两朝帝王钟情宋瓷之美,常下旨仿烧以宋瓷器形和釉色为蓝本的瓷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乾隆二年(1737)十月十叁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交……汝釉杏元四方双管瓶一件……」,所指应即为与拍品器形相同的仿汝品种。拍品造型源自宋代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杏叶方壶(参见《宋官窑特展》,页57,图13),器形与常见直口贯耳瓶不同,胎体较薄,瓶口自颈部外撇,平添几分秀丽柔美之感,腹部突起桃形装饰。全器满施仿官釉,釉质凝厚肥润,开片舒密自然,显现宋瓷遗韵。

Lot 0950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力士像 尺寸:高26.5cm 成交价:92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着录《错金镂彩—法国皮艾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图69《珐琅之美—嘉玉堂珍藏明清两代景泰蓝精选》,嘉玉堂,2007年,页22-25 有清一代掐丝珐琅颇受帝王爱重,制作要求不容丝毫马虎,尤至乾隆一朝,由于乾隆帝弘历本人对于掐丝珐琅的制作刻意求精,不仅烧成的珐琅器需要钦审(《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乾隆元年(1736)叁月初十日:「太监毛团传旨:将珐琅活计持进内廷联看烧造。钦此。」)而且皇帝本人对珐琅器制作技术也相对精通(《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八年(1743)八月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邓八格成做活计甚属粗糙亦不坚固,交怡亲王海望申伤。概铜不凈之固,嗣后着用凈铜。」)并且为确保珐琅器的品质,乾隆帝对珐琅作人员会给予奖惩。

Lot 0971 清乾隆 螭龙献瑞寿山石印章 尺寸:高6.5cm;重190g 成交价:920,0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乾隆八年养心殿制」「摛藻为春」 印章取寿山石而制,娇嫩鲜黄,凝润如脂,细腻的石纹满布材间,飞动流畅,印章极尽所能的方切,气势恢宏。巧雕螭龙钮,雕工娴熟,纹路清晰,细致入微。叁条螭龙,交织盘绕,游转于祥云瑞海中,龙身的苍茫和瑞气的缭绕,形成一种庄重浓郁的富贵之气和神圣之美,恰如其分的展现出帝王之石的高贵,十分难得。

Lot 0965 清乾隆 药师佛 尺寸:高30.5cm 成交价:839,500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黄铜鎏金北京宫廷此尊药师佛制作极其精美,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右手膝前结触地印,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托钵。宽肩束腰,身材比例协调,与同期同类佛造像相比,肌肉更为壮硕有力。上身着坦右肩式袈裟,下身穿高腰贴身长裙,衣褶平铺于座面,衣缘皆饰精美繁复的图案,褶皱自然流畅,手法实写,视觉极为华丽。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饰各一圈莲珠纹,是标准的乾隆时期莲花座形式。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所以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也常供奉此像。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中重要的一系,在清王朝时藏传佛教也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清宫廷设立了专门管理宫廷藏传佛教事物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廷喇嘛念经及办造佛像,表明了藏传佛教在宫廷中影响很大。加之乾隆皇帝本人也信奉藏传佛教,亲自过问佛像的样式,故而该朝佛像制作精美、细腻,体现了宫廷的审美趣味。

— END—

购买方式

【得宜瓷舍 汝窑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