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望子成龙,为了孩子有个好未来,不断督促他进步,可一句好话能让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话却能让孩子陷入自卑。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像锋利的刀子,伤害着孩子。

01你怎么这么笨!

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和信心,可以换成:错了没关系,再试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呢!

02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哭什么哭,再哭我打你了!”

“你看看别人,谁像你这么爱哭!”

“哭有什么用.....”

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诉孩子哭很丢脸。

03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爸妈不信任孩子,孩子会很受伤,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他,还有谁相信呢?子会更加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发现问题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压力,也就导致了父母们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经常说这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0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你说不行就不行啊,为人父母也得讲道理不是! 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遇到分歧多跟孩子商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言堂”。

06 你看看人家XXX

07 下次能考100分,就给你买

首先,用物质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就不可取。

其次,给孩子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是那种努力一把能够实现的。平时只能考及格,非要考100才能买,那不是为难孩子吗?哪里还有信心去达成!

08 你可真行啊,学好不行学坏快

有些爸妈总忽视孩子的优点,放大他的缺点,孩子做错事,指出来就好啊,不要说反话讽刺孩子,伤害他的自尊心。 其实,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帮他改正,即使避免不了跟孩子争论,也好过不明就理,一错再错!犯了错,改了就好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算了,看你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也不要怪孩子放弃自己!

父母不断说这句话,孩子就会信以为真。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自己,轻易妥协;失败之后也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一蹶不振。

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实给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理由。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的”,赏识和信任才是他突破自己的动力所在。

10 妈妈不要你了

曾看过一句话:

“孩子不听话不可怕,孩子闹腾也不可怕,只要你转身离开,并说不要他了,孩子就会立即听话。”

前段时间,一位三年级小男孩,因成绩不理想,妈妈接他回家时,一怒之下,将他丢在了路边。

结果孩子迷路了,幸好被巡查的交警遇到,联系到孩子的舅舅才接回家。

网友们调侃,多谢老妈当年的不丢之恩。

这件事,算是“喜剧”结局。但其实,很多有过被“丢”经历的孩子,都会在心理留下长久的阴影。

儿童心理学研究得出,童年被抛弃过的人,成年后“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晗妈想说:别只盯着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也非常优秀!

知乎在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7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但是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与父母的关系很冷淡,即便母亲时常主动示好,希望唤回母女情,也无济于事。

女孩说:“我很反感母亲的这种做法,让我很有压力,我渴望被她爱,又特别抗拒她靠近。很矛盾,觉得自己有病。”

女孩长大后,发现自己特别讨厌和别人亲近,渴望被爱,又害怕被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掉丢他两次就够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会遇到很多令人头疼的地方,恨不能把孩子回炉再造。

有时会希望他们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懂事守礼。

可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耐心。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信任的,只有父母,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所以,不要在孩子需要你时,将他推开,让他陷入无助和恐惧的漩涡。

真正爱孩子—就做那个站在他身后的人

真正爱孩子—就做那个站在他身后的人

看过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作为家长,不应该关注‘希望孩子怎么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而是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选择,让他们在一片广阔的天地里,走一条想走的路。”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为你好”,背后隐藏的,无外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担心和焦虑,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被焦虑控制,破坏了亲子关系,走进了教育的歧途。

要知道,一个人真正走向独立,往往是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渴望成为什么样的,并有勇气为之拼搏和奋斗。

就像小古老师老师说的那样:在家庭教育中,焦虑的父母会走在孩子前面,而聪明的父母则选择走在孩子的后面。

父母的焦虑—源于对自己教育的不自信

父母的焦虑—源于对自己教育的不自信

说起父母焦虑,他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孩子学习上不去,管教还叛逆顶嘴;

忍不住吼孩子,却越吼越不听话;

尝试无数的教育方法,结果还是一塌糊涂;

90%家长都会遇到这些教育问题,家长破解想改变现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结果很扎心,就算家长吼骂1000句,教育效果好像越来越糟糕!

【典型矛盾之一:我们想要孩子谦和礼让,又怕孩子吃亏受欺负】

没有孩子之前,很多准父母都会畅想,假若有一个女儿,要教她琴棋书画、知书达理,还要宠的像个公主;假如生个儿子,要让他温文尔雅、勇敢聪慧,还要有男子汉的担当……

所以当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就会刻意的培养孩子,要懂得分享、乐于助人、帮助朋友,还要教给她“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样的好品质。

可是,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讲述一天的事情时说:“在幼儿园里分到了最小的水果、坐到了最后一排、还要让着身边霸道的小朋友……”作为家长,是不是顿时就炸了毛?立即会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吃了亏。

而父母看着孩子的一路发展变化,怎会不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矛盾二:一边树立规则,一边违反规则】

我们有时会鼓励孩子找小朋友玩,鼓励孩子使用剪刀,鼓励孩子参加多种活动,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学会了骂人,或者剪破了手指,我们就会马上收起剪刀,关上门,认为还是关在家里让孩子一个人乖乖地安心。

其实,仅仅通过说教来培养孩子尊重别人和相互协作的好品行,是不能奏效的。这也是家长的一种“一边立规矩,一边不执行”的代表方式。

但是孩子是需要亲身参与、亲自了解,才能真正从自我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真正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培养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为规范,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矛盾三:既想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又怕累着孩子;或是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

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刻起,父母都会盼望着孩子快快长大,早早独立。

可谓是:在哺乳期就盼着断奶,会爬了就盼着会走,会跑了赶紧盼着孩子能独立自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可是当孩子真的逐渐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进入反抗期,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甚至愿意独处、不愿父母干扰时,父母却又茫然若失,这种失落感和担忧感使父母产生一种冲动,想把孩子紧紧抓在手中。

又或者,当孩子的父母要求孩子独立做事情或者帮忙做家务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却心疼的不得了,取而代之,处处心甘情愿帮助孩子。当父母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斥责时,自己却因为态度问题而遭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加倍斥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要让孩子独立,就必须放手让孩子去闯,而家庭成员间的意见一定要一致。

正是由于家长的教育心理处于矛盾之中,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发生朝令夕改的现象,这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他觉得生活总是变幻莫测,不可捉摸,从而挫伤他理解事物的积极性和判断事物的自信心。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先让自己走出这种莫名的“焦虑”心理,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增强教育意识,时刻以理性的言行、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心态,陪伴孩子一路成长,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

而孩子的发展逐渐进入有序化的良性循环,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远离焦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