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冷门
1
黑泽明的智力发育得比较晚。
小学一年级课堂上,他的形象是这样的:别的孩子都在听课,只有他,课桌被搬离到远离大家的地方,自顾自地玩。
老师常常嘲讽他。
“这个,黑泽君大概不懂吧。”或者,“这对黑泽君来说很难回答吧。”
孩子们也欺负他。
玩抛球游戏,因为黑泽明接不住,别的同学便拼命把球往他的身上砸。
回忆起这段日子,黑泽明觉得当时就像在地狱受罪一般。
他那时候还常常闹痉挛,家人并不知道,黑泽明患有先天性癫痫症,这是在多年以后,他去医院里拍了X光片才知道的。
事情到小学三年级时发生了转机。
这一年,因为搬家,黑泽明从森村小学转校去了黑田小学。
哥哥黑泽丙午也同时转到了这所学校。
黑泽明一共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
大哥大黑泽明很多,那时已自立门户,很少回家。二哥在黑泽明出生前就病死了。所以,真正和黑泽明一起生活过的哥哥,只有这一位,比他大四岁的黑泽丙午。
黑泽明独立人格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这位哥哥。
初到黑田小学,黑泽明仍会受到同学们的欺负。
他们揪他的头发,捅他的背包,往他的衣服上抹鼻涕。
他们还送了他一个绰号,“酥糖”,因为黑泽明爱哭。
不同于在森村小学时的情况,这次,黑泽明有人帮他撑腰。
黑泽丙午总能在黑泽明受到欺负时及时赶来。他也不与那些欺负黑泽明的孩子交涉,只是远远地喊一声,“小明,来一下!”那些孩子就都知趣地退了开去。
在黑泽明看来,那时候的哥哥,是一位非常威风的人物,成绩出类拔萃,高高在上,神气得很。
不过,这位哥哥私底下对待黑泽明却并不温柔。
他每每要把黑泽明骂个狗血喷头,骂人的语言也是花样百出,狠辣无比。
而如此做,或许不宜被理解成一种情绪宣泄,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怒其不争,出于,理性。
黑泽丙午在有意识地培养黑泽明的勇气,他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性,粉碎他对外界的依赖习惯。
暑假,黑泽明跟着哥哥去练习游泳。
哥哥划船,将黑泽明带到河心,冷不丁将他推到水里。
此前,黑泽明非常怕水,每每下河,总还是需要浮木的帮助。
他拼命划水,想靠近小船,但哥哥总是把船划开,不让黑泽明靠近。直到黑泽明快要沉到水底,哥哥才把他拉到船上。
从此以后,黑泽明就再也不怕下水了。他爱上了游泳。
“酥糖”的外号只维持了一年,到四年级,黑泽明成了“小黑”,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他成了学校里“了不起的人物”。
2
这种成长,除了哥哥的功劳外,也离不开父亲对黑泽明进行的身体训练。
黑泽明的父亲黑泽勇军人出身,退伍之后,在体育学校工作。
他热衷体育事业,除大力推广传统的柔道、剑术,还致力于置办体育器械。日本的第一座游泳池,便是黑泽明的父亲修建的。
黑泽明出生时,父亲特意请了一位大力士抱他,希望他长大后能结实一点。但是,小时候的黑泽明却非常虚弱。
小学五年级,父亲把黑泽明送到一个武士道场学习剑道。
他为黑泽明设计了一个严格、紧凑的日程安排。
摸黑起来,去道场进行早晨的练习,接着参拜八幡神社,然后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去黑田小学读书,放学后回家一趟,然后又到书法老师家学习书法。
那时候的黑泽明有了人生中第一位喜欢的老师,立川精治,练习完书法,他还要到这位老师家去跟老师聊天。
活动看上去也不是太多,但真正实现起来,就有很大的挑战性。关键在于,无论是黑田小学还是武士道场,他都是步行去的,而这两个地方离黑泽明的家都非常远。
从家里出来,目不斜视地走到武士道场,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
而且,不论冬夏,父亲都不允许黑泽明穿袜子,每到冬天,黑泽明的手脚都会皲裂、生冻疮。
武士道场的训练条件也十分艰苦,静坐的地板又冷又硬,练剑的时候,只能穿单薄的剑道服。
为了暖和一点,黑泽明全神贯注于每日的劈刺练习,练习结束时,他已是汗水淋漓。
这段经历尽管苦不堪言,却带给黑泽明一种非常好的心情。
练习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太阳这才慢悠悠升起来。沐浴在晨光中,他获得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充盈感和满足感。
以前那个懦弱的男孩不见了,此时的黑泽明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信心。
一次,从武士道场回家途中,他遭到了一群孩子的伏击。
一共七八个人,手持竹刀、竹棍,将黑泽明团团包围。
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不过,出于尊严的考虑,他还是决定拉开架势,取下竹刀,正面应战。
几个回合下来,黑泽明就将那几个孩子打得落荒而逃。
中学三年级暑假,父亲又把黑泽明送到秋田县丰川村,接受乡村生活锻炼。
丰川村是黑泽勇出生的地方,到达这里后,黑泽明寄居在他的一位堂兄家里。
又一次,父亲为黑泽明安排了详细的锻炼日程。
很早就起床吃早饭,随后带上米饭、咸菜和一口锅,与另一个孩子一同进山。
午饭和晚饭都得在户外解决,想要吃饱、吃好,他们俩必须学会如何捕鱼。
除了雨天外,整个暑假,黑泽明都过着这种山野武士一般的生活。
同一时期,他学会了叛逆,开始对抗老师。
化学课上,他在啤酒瓶里装满炸药,摆上讲台,把化学老师吓得面无人色。
一个同学是数学老师的儿子,黑泽明带了一群人将他围住,从他口里问到了数学考题。
中学三年级末期,学校开始实行军训。
教官总是把黑泽明单拎出来,让他做示范动作,逼他出丑,拿他取乐。
适逢军训检阅官来校检阅,负责喊口令的黑泽明借着这个机会狠出了一口气。
他瞅准检阅官不远处有个水洼,等大家跑到这个位置的时候,突然喊了一声“卧倒”,把检阅官溅得浑身是泥。
一旁的教官吓得呆若木鸡,手足无措。
因为这种对抗,黑泽明成了唯一一个因军训不及格没领到“士官适任证”的人。
3
不过,黑泽明的叛逆,并不是青春期常见的那种“无因的反叛”,他的爱憎有着明确的原因。
大致来说,他讨厌那些行事死板、为人恶毒、不尊重学生的老师,而那些具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老师,就颇合黑泽明的胃口,也都对黑泽明青睐有加。
学生时代,三位老师对黑泽明的艺术觉醒和创作自觉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第一个是前文提到的立川精治。
立川精治是黑泽明在黑田小学时的一位班主任,教美术课。
一般的美术老师教导学生们忠实描摹事物,立川老师却告诉学生,随便画,画自己最喜欢的。
黑泽明的习作,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立川精治制止了这帮孩子,把黑泽明大大表扬了一番。
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在其引导下,学生们个个都画出了漂亮的作品。
在立川鼓励之下,黑泽明保持了多年对美术的兴趣,并一度将其作为人生未来的方向。
黑泽明转校黑田小学的第三年,立川精治因为在教育方针上与校长发生冲突,辞职回家。五年级的黑泽明之所以要在放学后去立川家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另外两位,是黑泽明在京华中学读书时的老师,一个叫小原要逸,教语文,另一个叫岩松五良,教历史。
黑泽明的一篇作文,曾被小原要逸表扬为“京华中学创立以来最好的文章”。
他也是一个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
一件坏事发生了,小原要逸问同学们是谁干的,黑泽明乖乖举手,不仅没有遭到惩罚,还因为这种诚实,得到了一百分的操行评分。
不过,若论起老师自己的个性,岩松五良大概是这三位之中最有个性的一位。
他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矩视若罔闻。
粉笔用完了,他就停止上课,开始跟孩子们聊天。
最能体现他这种自由精神的,还是监考。
当岩松五良在监考学生时,如果有学生碰到不会做的题,他会凑上去帮学生一起做,甚至会把答案写到黑板上。
由于这个原因,只要是碰到岩松老师监考,学生们就都能拿高分。
他同样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
一次期末考试,考卷上十个问题,全都是黑泽明答不出来的题目。
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个题目,“对三种神器试论所感”,信笔答了三页。
全文论述的是,这三种神器一直存在于传说中,所以对它们谈感想是强人所难,人只能谈他见过的东西,只相信经过证明确实存在的东西。
这份答卷,岩松五良判卷子时给了满分。他非常高兴黑泽明能有这样的独立见解。
直到晚年,黑泽明仍记着他从上述三位老师那里取得的恩惠。
他说,“我完全是他们一手培养起来的。”
4
1928年,黑泽明十八岁。
头一年,他从京华中学毕业,报考美术学校,落榜。
这对他不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因为崇尚塞尚和梵高,他反倒认为上美术学校是浪费时间。
毕业一年后,他的美术作品入选了全国性的新人作品展。
尽管如此,他还是迷茫了。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根本上动摇了日本经济,无产者运动日趋尖锐。
艺术方面则出现了逃避现实的倾向,诞生了许多无聊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黑泽明无心作画。另外,他也缺乏作画、购买画具的资金。
同一时期,他开始大量学习文学、戏剧、音乐和电影。
对于这些东西的兴趣,黑泽明受到了哥哥潜移默化的影响。
黑泽丙午本来成绩十分优秀,但因为没有考上理想中的中学,自此灰心丧气,将学业当成儿戏,沉溺于外国文学。
黑泽明刚刚踏入社会那段时间,黑泽丙午租房在外,已经开始向各种电影刊物投稿。他后来还开始在影院里为无声电影担任解说人。
黑泽明如饥似渴地观看哥哥推荐的影片。
约翰·福特、刘别谦、爱森斯坦、布努埃尔、德莱叶、雷诺阿、茂瑙等大师作品,都在黑泽明那时候看过的影片之列。
文学方面,他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大量购书。哥哥的书、姐姐的书,也通通被他拿过来读。屠格涅夫的景色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不分外国文学还是日本文学,也不问古典还是现代,碰到什么就读什么。
音乐、话剧、画册,均对黑泽明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十九岁那年,黑泽明参加了无产者美术联盟。
得益于父亲曾经的军人背景,他逃掉了兵役。
但他对无产者运动的热情并没有维持多久。
一方面,他并不认同无产者美术同盟标榜的现实主义,这场艺术运动不注重绘画的本质,而是倾向于以政治理论指导绘画,而且这种政治理论本身也未得到很好的消化。
另一方面,他经历过几次危机状况,遭到过逮捕,还差点被抄走随身携带的联络文件。
他只是隐约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感到不满,只是为了反抗而参加了这场无产者运动。
《资本论》、《唯物史观》,他都没有读得太懂。
因为生病,黑泽明与组织断了联络,然后再也没有主动去联络组织。他从这场非法整治活动中逃了出来。
这段时期,困惑黑泽明的地方主要在于,他“看不见”。
看罢塞尚的画,再看世界,就觉得房屋、道路、树木都像塞尚的画一般。
看完梵高,又觉得一切都成了梵高所画的。
如果是用自己的眼睛,仿佛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他急切地渴望一种独特的眼光。
如此一来,黑泽明逐渐丧失了对自己才能的信心,作画对他来说成了痛苦。
这段困惑期一直持续了大约八年之久,从他18岁成人开始,持续到他26岁进入电影界为止。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黑泽明23岁那年,他的哥哥自杀了。
原因,据黑泽明的理解,是厌世。
从中考失利以来,厌世哲学就占据了哥哥的头脑。他喜欢那些虚无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觉得这世间的一切努力都是虚空。
自己在艺术上的迷茫,加上哥哥的突然离世,使黑泽明产生了一种急于就业的焦虑。他想继哥哥承担起长子的责任。
他开始接一些杂活赚钱,给杂志画插画,给烹饪教材画配图。
父亲跟黑泽明说,“等待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
5
1936年,26岁的黑泽明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PCL电影制片厂招考副导演。
PCL是Photo Chemical Labora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照相化学研究所。
这家机构一开始研究有声电影,后来成立制片厂,开始摄制电影。
它是东宝映画的前身,当时,成濑巳喜男、山本嘉次郎都已经是这家机构的成员。
想参加这次招考的学生,要先交一篇论文,论述日本电影的缺陷和对策。
黑泽明的论文得到了认可,几个月后,他收到了参加第二次考试的通知。
第二次的考试内容分为两项,一是剧本写作,二是面试。
剧本写作的题目是改编一则社会新闻,关于一个工人爱上一名舞女,并因此犯了罪。
黑泽明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参照着周围考生的剧本格式,信由自己的性子写了起来。
由于长年从事绘画,他在写剧本的时候非常注重环境的描摹。
工厂区的脏乱,歌舞厅的奢靡,在他的剧本中交错出现,形成一种黑与粉的色彩对比。
面试黑泽明的是山本嘉次郎,两人相谈甚欢,画作、音乐、电影,都是他们谈论的内容。
进去面试的时候只是太阳偏西,等黑泽明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一个月后,PCL又对黑泽明进行了一次背景审查,然后便给他发了录取通知。
数百人参加了这次招考,最后录取的一共二十来人,除了五个副导演,摄影部、录音部等部门也都招了人。
黑泽明是五位副导演之一,其余四位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PCL重视人才培养,在他们看来,副导演就是未来的导演,所以必须通晓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而面试黑泽明的山本嘉次郎尤其注重副导演的人选。
筹备摄制组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总是让谁担任副导演。在提拔新人时,他会反复考察新人的品格和能力。
黑泽明幸运地成了山本嘉次郎摄制组的成员,并在这期间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
他跟随山本先生完成的主要作品有,《认真的金太》、《千万富翁》、《吃惊的人生》、《良人的贞操》、《藤十郎之恋》、《作文课堂》、《马》等等。
山本的为人,跟黑泽明在学生时代欣赏的那三位老师是一样的。
对于追随他的副导演,他决不试图改变他们的个性,而是更倾向于发掘他们的个性。
在积累了一些剧组经验后,黑泽明开始在山本的指导下写剧本。
第一个剧本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古装片,《水野十郎左卫门》,
其中有一场戏,讲主人公向伙伴们讲述在城门边看到官府公告的事。
黑泽明写出来的版本,严格遵守原著:主人公在城门边看了公告,回来后向他的伙伴们转述看到的内容。
山本先生看了剧本后说,小说可以这样写,电影却不能这样写。
他亲自修改剧本给黑泽明看,原本平淡无奇的转述场景,在被他改了之后,立即有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在他的版本中,主人公直接拔下公告牌,扛回来,扔到伙伴面前,说:看这个!
自此以后,黑泽明改变了他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他开始认真思索作者真正想说什么,怎么说的,同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每天写剧本的目标,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天至少要写一页剧本。
他写的《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经山本推荐,发表在了《电影评论》上面。
等黑泽明大概摸到了剧本写作的门路,山本先生又开始让他学剪辑。
通过这项工作,他学会了客观看待拍摄素材的能力。
面对那些耗尽心血拍摄的胶片,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必须是没有冗余部分的充实作品。
在一部名叫《马》的电影中,有这样一幕。
主人卖掉了马驹,母马疯狂地寻找它的孩子,冲开马厩,直奔牧场。
为了给黑泽明积累经验的机会,山本让他担任代理导演,独立执导这部分场景。
拍摄的时候,黑泽明详细拍了母马的表情和动作,等到剪辑时,却发现怎么剪都不对劲。
山本先生提醒他,这里关键的不是情节,而是哀愁的情绪。
黑泽明突然明白,他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画面去处理这场戏,只需要保留远景就够了。
月色中,母马的剪影漫无目的地不断奔跑,它的哀怨之情自然而然就到达了观众的感官。
关于表演,黑泽明从山本那里学到的关键点,是要充分发掘演员自身的特点,而不去勉强演员屈就于某种他们不适合的表演风格。
在与演员沟通的时候,不仅要告诉他们怎么做,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让他们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
山本先生对电影的声音处理也比较看重,他曾将一些电影的声音工作全权委派给黑泽明。
黑泽明在做了导演之后仍一直坚持的主张,即认为电影是影像和声音的乘法,就是通过这段后期配音工作形成的。
这种全方位的锻炼,让黑泽明在短短四年时间里,迅速获得了成为一位导演的能力。
一部电影的发布会过后,山本先生的夫人跟黑泽明说,山本先生对他非常满意:“他可高兴了,说黑泽明能写剧本,又能委以导演工作,剪辑、后期配音全行,大可放心。”
《马》之后,黑泽明结束了副导演职务,全身心投入于剧本写作。
他写了一个又一个剧本:《寂静》、《雪》、《角力》、《泼妇》、《森林的一千零一夜》、《三宝垄之花》、《敌中横断三百里》、《青春的气流》、《航空兵的凯歌》……
编剧生涯维持了大约两年,两年后,他的导演处女作《姿三四郎》在横滨开拍。
这一年,黑泽明32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