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畑勋是亲眼目睹过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的,他同样看见了两颗原子弹轰炸下的日本。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都可以看见反战争的急切呼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飞机无情的轰炸下,两个孩子失去了母亲,不得不投靠母亲的姐妹。但随着战事的吃紧,生活的不易,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谁还会怜悯两个失去亲人的可怜孩子。就算他们把母亲的遗物全部交给阿姨,还是不能避免寄人篱下的委屈。

有些时候,一个孩子的长大总是在被迫之中。哥哥带着节子在山洞中蜗居,他们用尽全力生活,努力给彼此最珍贵的陪伴。大海边的风总是公平的,它们在无数个傍晚毫不吝啬地吹拂两个孩子受伤的心。

尽管哥哥已经竭尽全力地寻找食物,甚至到田地里偷窃,被抓进公安局,但依旧没能缓解节子营养不良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无数个只有萤火虫相伴的夜晚,世间所有的委屈与不幸,都化入梦中,得到安息与抚慰。
当最后节子躺在哥哥的怀中,把弹珠当做水果糖含在嘴里时,没有人会再吝啬自己的眼泪。那是一个本该幸福的孩子最基本的诉求。

单从情节来看,《萤火虫之墓》绝对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一直呼唤和平,但战争的恶爪却始终伸向大地。这样的两个孩子,只是二战中最普通的两个孩子,总有你还不知道的遭遇更加令人痛恨。

在迄今规模最大,死伤最严重,损失最大的二战中,日本作为战败国,却丝毫不能抹去它作为战争发起者所带来的伤害。一场战争的评判,不应该只停留在最低阶层的人民身上,而应该去追溯他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畑勋导演的作品只把眼光固定在百姓身上。无论怎样的遭遇,最低阶层的人总是最可怜的。他们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与生活,甚至付出血与泪。家国情怀,从来不应该强加在一个最普通的家庭身上,但战争可以。

历史上从来都只有好战的国家,从来都没有好战的人民。

《萤火虫之墓》既然是一部反战的作品,虽然是基于平民身上,但也应该对于军国主义,强权争霸有所批判,对于爱国与正义有所体现,而不只是在为战争的受害者申冤。这种对于冤屈的叫嚣毫无力量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对于二战的记忆是模糊的,他们对于受害国的记忆更是模糊的。或许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那两颗毁灭性的原子弹。

不存偏见地讲,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或许太多的牵扯政治并不是聪明电影人应该做的事。但就是几百年前的他们,生活或许跟电影里的那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所有的逃避都是因为心虚,所有的事情在已经有了结局的时候都该回望一下开始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导的这部作品,在故事的最后,兄妹俩的生命都走到了尽头,他们的灵魂伴随着萤火虫之光飞走了,仿佛在另一个世界——没有战争的世界寻找到了幸福的生活。不得不说,这是很感人的情节,这也是无数的观众——甚至是中国观众为之落泪的一个原因。但我却感到了另一股更大的悲伤,我的悲伤,不仅来自于我上边所说的种种对于战争看法的不满,不仅来自对兄妹俩的同情,更来自对祖国英雄们的悲叹。

萤火虫至少有自己的墓,但是远征军却没有自己墓碑,没有自己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太多炮火连天展现战火纷飞的岁月的影片,这种带有美的幻象的故事更能打动别人。但在怜悯心泛滥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一切的遭遇都有的因果关系,一切眼泪背后应该坚守的内心准则。

愿所有的在战争中受苦的孩子,在炮火中结束生命的英雄,都可以找到一片只有萤火虫飞舞的天地。愿战争的恶果,随着死去的萤火虫,深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