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赖赔,格斗家高锋维权这一件事件,时到今日,一直未得到解决,时隔三年的案件,大家是否还记得事情经过呢?今天就将事件原委,回顾一下。

2017年9月23日,高先生的车进行第一次维修,而保险公司未更换事故受损配件,将未维修完成的故障车,交给高先生,并且未告知高先生此车存有安全隐患。

2017年10月8日,时隔不到一个月,车子进行了第二次维,此次维修,涉及到了保险公司的理赔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车子维修不到一个月,又出现问题,因此高先生去到4S店,找专业人员检查,专业人员告诉高先生,车子有四处的数据都是存在问题的,而针对这四处问题,高先生是不知道的,平安保险在第一次维修交车时,也没有告知高先生。

对此,高先生找到平安保险,这时平安保险工作人员才告知高先生,车子是待查状态,可是既然平安保险工作人员,明知是待查的情况下,为何将存在有安全隐患,未修好的车交给高先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4S店,专业人员告诉高先生,换个部件只需要一天时间,但是车子却拿去维修了一个半月,维修结果却处于待查状态,并且将未维修完的车子,直接交给了高先生,那么,针对以上的损失,高先生希望平安保险公司,履行他们所说的“先理赔,再修车”的承诺,可是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赵先生却告知高先生,需要高先生先垫付,理由是钱不能直接交给4S店,同时也拒绝,将钱支付给高先生,由高先生支付给4S店的提议,一定要高先生垫付,那么这点是不是跟平安保险公司所说的,“先理赔,再修车”的宣传,有了矛盾,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月25日,高先生车子开往4S店检测,发现有四处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对于此前,重庆之星维修部给出的检测,是不是由于中国平安的压力下,给出了虚假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出现问题后,平安保险公司一直不愿意支付维修费,高先生只能自己先垫付此前的维修费用。但是在2018年,3月27日,高先生在高速路上,行驶到100码时,车子出现严重的方向盘自动打偏的问题,由于此次的问题,严重威胁到高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平安保险才将该更换的配件进行配换。

时隔半年,直到出现威胁当事人生命时,平安保险公司才将其配置更换,平安保险公司是否真的做到车辆的维修?重庆之星的维修部又是从何得出车子没有问题的结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平安保险公司给高先生的回复函中,平安保险公司提到,在车辆出险以后,公司会按合同约定,会符合保险正常维修流程,做出合理的维修时间。针对这点,不禁产生疑问,合理时间的周期是多久?明明一周能完成的工作,却在半年后才完成,那关于时间上的问题,保险公司是否合理?那么在这半年里,高先生所受到的经济损失,由谁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维权事件,肯定需要用法律解决,同时平安保险人员,也提议用法律解决,这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都愿意通过法律解决,本应是最好的结果,就等法院判决,但在2019年12月4日,第一次开庭,中国平安保险就缺席了当日的开庭,不难让人猜测,是否是在逃避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提出法庭解决的一方,中国平安保险,却在第一次开庭,就缺席,不禁让人觉得,平安保险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并没有很重视,会觉得质疑平安保险是否是在拖时间,耗光当事人的耐心,最后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事件总要解决,距离第一次开庭,时隔半个月,在2020年1月9日,开始了第二次开庭。此次开庭,除了第一次开庭的证据外,高先生还找到其他补充证据。有聊天记录为证,可证明,高先生多次向修理厂及保险公司反映,车子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保险公司却一直以,没有数据为由,拒绝更换受损配件。在自己的客户反映车辆问题时,不是及时处理,而是找理由拒绝,这属实不像一个大型企业的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为何不向高先生提供检修报告,平安保险给出的答复是,由于修理厂传来的是复印件,内容模糊,没办法提供,也没办法在法庭上举示。那么保险公司是怎么定损呢?是根据修理厂给出的报价单,进行维修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检修报告看不清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并没有追要清晰的检修报告,只是单纯根据报价单检修,在这点上,保险公司并没有对自己的客户人生安全负责,而是草草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险公司在检修车辆上,是十分马虎的,他们确定车辆受损的依据是,拍照,与维修厂的报价表,不管客户提出什么质疑,他们并没有追根到底,而是以,报价单上没有的,我们就视为没问题,这种做法太过于敷衍客户,忽略客户的需求。

在二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安保险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当审判员询问,有关检测报告的问题时,保险公司回答的是,维修厂给出的复印件,之后再提到检测报告时,保险公司改口称那是事故报价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平安保险一直是有着响当当的名气,但是在此次事件上,平安保险避重就轻,或者走人不谈。针对客户提出的疑问,却不正面解决,态度上是否做到一个企业该有的呢?

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在提出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第一次却出现缺席的情况,在二审过程中,却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强行圆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先生作为保险公司的VIP客户,享受的应该是更优质的待遇,但是现实却是,自己的利益一直在受损。到底是保险公司店大欺人,还是高先生维权过度,对此,你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