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李婆婆已6天没有高烧了,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病情趋稳。2月13日早上,刚下夜班的武汉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廖铁告诉记者,上周五晚上,整个团队的同事们与时间赛跑,通力合作抢救,终于使李婆婆转危为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U团队正在通力抢救李婆婆

2月1日,家住竹叶山的李婆婆高烧数日后,来到武汉市第六医院就诊,其肺部CT显示双肺大片感染,核酸检测阳性,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性疾病。接诊医生评估为重症新冠肺炎,收治于该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呼吸衰竭插管历经重重困难

2月7日下午,李婆婆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其血氧饱和度下降至55%。医护团队立即为其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体征虽有改善,但血氧饱和度依旧呈进行型下降。这时,医护团队一边电话通知家属李婆婆病危的情况,一边冒着暴露风险为其行紧急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

管床医生廖铁回忆道,气管插管进展很困难,一方面,在插管途中,患者易出现呛、咳,携带病毒气溶胶喷射易提升感染风险,对插管医生水平要求极高;另一方面,插管中发现李婆婆咽部有大量分泌物伴渗血,给插管造成了不小麻烦。麻醉科张环医生将病人咽部暴露后,ICU护士陈凤云、蔡佳梦冒着巨大暴露风险为其吸痰、清理气道,为插管赢得了先决条件。在寻找插入气道声门时,张环的防护眼镜已起雾,视线受限,一旁的ICU主任朱国超敏锐地发现气道声门,最终成功插管,李婆婆成功使用上了有创呼吸机。

医护团队12小时坚守开启重生希望

小廖,晚上要重点看护3床的李婆婆啊,她病情太重!好的,请主任放心。2月7日晚交班时,朱国超主任叮嘱廖铁时说道。交班后,廖医生发现李婆婆虽用上了有创呼吸机,但其血氧饱和度仍呈下降趋势,当天晚上7点已跌至28%,警报仍未解除。廖医生自我暗示:不能慌神,一定要冷静研判。他连忙分析李婆婆新冠肺炎病情,发现其属换气功能障碍,而常规通气模式无法有效改善肺换气功能。找到症结后,廖医生迅速切换模式,在床旁密切监测李婆婆呼吸实时数据,为其调制压力、潮气量、呼吸末镇压等参数,适当延长吸气时间。最终,李婆婆生命体征改善,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令整个团队高兴的是,2月8日凌晨3点20分,李婆婆血氧饱和度奇迹般恢复至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铁医生(右)与朱国超主任(左)共同阅片

在廖医生值班的晚上,ICU病区里8个病人病情都很重。廖医生本可以在病人病情平稳时,回值班室稍事休息,但他放心不下病人,一整夜都没离开过隔离区。当班护士蔡梦佳回忆道,凌晨四点,廖医生在李婆婆床旁,稍微打了个盹儿。

性命之托冲锋在前义不容辞

真要好好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致敬,是他们日夜坚守,母亲才转危为安!李婆婆女儿再三嘱托记者要将感谢转达给医院。她说,母亲现在一天天好转,全家心情才舒缓过来。2月7日下午,当接到管床医生告知母亲病危的电话,称母亲当晚都很难挺过去时,整个人都崩溃了,虽有预见性,但还是接受不了,但医生最后说的一句尽力施救,让全家悬在嗓门眼儿的心,稍放下来。

廖铁说道,当天交班时,真感觉李婆婆很难挺过去,但性命之托,会让一个医生焕发出超凡能量,沉着研判,调试监控,医护配合终将李婆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在李婆婆病情平稳,根据各项评估,她的治愈率已经从5%上升至40%。

(湖北之声记者罗冰通讯员刘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