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你首先要认识到:

1. 我们永远说服不了别人,人只会被自己说服。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找到思路,自己说服自己。说服不是让对方做对我们有利的事情;而是让对方做对他自己有利的事情。

2. 不要站在矛盾的对立面和对方谈理解;尝试站在事物的侧面去解释其两面性。不较劲,不较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保证对方100%听从我们。影响和说服的艺术在于搁置争议,并寻求共赢的解决之道。

3. 在思想上不要贬低对方,如果有人拿对方当白痴,对方也不会拿他当正常人。提醒对方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引出对方理解上的缺陷,认可对方想法上的可执行性,最后再强调自己的建议更具备实用性。

“你有病-我有药”的说服模式。

第1步:你有病,而且看起来好严重(引起重视)

在开始时,要想办法引起对方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把人们“唤醒”,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思想上快速的“参与”进来。在这里,可以借助幽默、惊人的事例、糟糕的数据或吸引人的故事等任何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方法将人快速拉入主题。

我们很难通过智力去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情感往往却能做到这一点。不要着急讲道理或者教做人,先获取“情感认同”,再寻求“道理认同”。

第2步:看起来需要马上治疗,不然你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设立需求)

要想把人们“煽动”起来,要让他们知道改变的需要。但是,不要马上和将要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建立联系。这就好像,如果有人打算推销一款产品,不要一开始就给大家看产品,而应该先告诉他们这个产品会帮他们填补什么样的缺陷、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总之,让他们相信现状,是需要改变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支持观点、可以讲明维持现状不做改变会有什么后果、可以展示问题是怎么造成影响的。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听众感到很不舒服或者不安,打算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而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推荐的。

第3步:好巧,我这里有药,正好可以治这个病(满足需要)

在向人们展示确切的需要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满足这个需要。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开始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案。解释它的工作原理,解决人家的疑问。

如果我们向某位老板说,他的公司因为某些环节没有实现自动化而每年白白损失掉5000万的成本,而实现自动化的付出其实只需要2000万。

他会不会想让我们马上为他提供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详细的说明、仔细的论证和必要不断的总结,确保人们理解方案,并使用案例、数据证明方案的有效性。

第4步:吃了以后效果很好哦(展望未来)

这一步,是说服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前面的三步是在逻辑上说服人们,而这一步则是在心理上打动对方。让人们看到积极的和消极的情况,告诉人们如果没有解决方案会怎样,然后对比有了解决方案后又会怎么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需求的欲望”烙进人们的脑海里。

在描述展望的时候必须现实而且具体,越是现实、越是具体获得的效果越好。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人们同意我们的观念并促使他们采取和我们推荐方法一致的行为,为此我们可以使用三种方法来分享展望。

(1)从正面:着力描述采用方案后会带来哪些美好的结果,强调积极的一面。

(2)从反面:抓住每一点着力描述没有采用方案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强调极为负面的点。

(3)两面对比:首先描述负面结果,然后对比采用方案后的积极方面,形成强力的对比。

第5步:给,拿去,快吃吧(呼吁行动)

这是整个说服过程中收尾的一步。听众们在听完我们的整番描述之后想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呢?可以直接告诉他们,更好的方式是想办法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最好是具体、简单而且是一件在48个小时内就能开始做的事,否则会被人们渐渐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尽量做到一开始就让对方说“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说服他人,开始工作也极为重要,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使对方在一开始就说“是”。这是因为,在说服的开始,对方就产生否定心理的话,那就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障碍,而且,他的人格和尊严也都会不由自主地要求他将“不”字坚持到底,这时,再想说服难度就非常大了。所以,说服一开始就要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态度。

二、说服要看准对象、时机

同样一句话,如果是看准对象,找准时机,那么,说服的效果绝对是好的。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先要看准对象,如果本身是一个无理之人,或者顽固不化,那非不得已,就不要白费唇舌了;同样的道理,假如时机不对,说服的就会事倍功半,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也很难有好的效果。

三、说服要多商量、多沟通,切忌指手画脚

说服他人时,一味指手画脚,只管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以至于让对方面子不好看、下不来台,那不仅无法说服,还容易得罪人,哪怕你说的是正确的。说服要多商量、多沟通,你的话术应该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应该以实用性为主,通俗点讲,就是少摆一点架子,少放一点空炮,多说些实在的东西。

四、将心比心,通过换位思考来说服

要想使说服达到最佳效果,就要使双方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说服时将心比心,通过换位思考,先真正了解和体验别人心理,然后再调整说服的方式,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说服对方,如此,自然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五、围魏救赵,用迂回论证法说服难缠对手

说服时,难免碰到一些难缠的对手,这些对手不仅不容易说服,还往往对你怀有敌意,会以语言来攻击你,这时,我们就需要转移话题,用迂回论证的办法来说服对方,也就是说使用“围魏救赵”之策,用语言“攻击”对方之必救,然后再进行说服。需要注意的是,说服时使用迂回论证、围魏救赵,要把握好火候,不能一味反唇相讥,这样的话,就很容易沦为互相抬杠和攻讦。

六、注意力转移法

人类的大脑是无法同时处理过两件事的,当你的注意力被某件事占据时,你做的其他事情全都是下意识的。

就像一个非常流行的心理学小试验:当一个人在打电话时,你给他任何东西(无论是什么),他都会下意识的接住。

所以当你想要说服某人时,不妨乘着对方注意力分散时进行(比如你考试没考好,要父母签字时,可以趁着他们打电话的时候给他们)

七、以父之名

所有人潜意识中都会倾向于相信长辈给出的建议或忠告。哪怕他们的关系很不好,这是根植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定势。

所以当你希望吸引某人的注意力,或者说服某人时,可以用“我父亲曾经教过我这个”之类的开头,来增加信服力。

八、点头

如果你想让人们同意你的观点,那么你在应该在说话的时候点头。“点头”会给对方一种心理暗示,意思是“我说的都是真的”

九、温暖

人天生会趋向于温暖而厌恶冰冷的事物,温暖可以降低他人的戒备心理。当你和他人握手时,如果你的手足够温暖,可以显著的推动友好的气氛,而如果你的手是冰冷的,则会引发相反的效果。

同样,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下与他人交流,更容易取得共识。

十、避免否认心理

对于大多数人,想要明确的说出“不”都是困难的,这是由于人们的同理心所致。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明确而直接的拒绝他人(通常是拐弯抹角的)

就像别人问你借钱,你一般都是找个理由糊弄过去,而不是直接的对他说:“不借”

十一、是“Yes and”,不是“Yes but”

很多人都知道,说服他人一个有效的方法是“Yes and”:先表达认同,再展开说建议。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了“Yes but”:只是表面认同,但马上又开始挑对方的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让你的认同显得特别敷衍。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不要纠结于对方的哪些观点自己不同意,只要在对话中表明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十二、希望对方怎样做,就把标签贴给他

你希望对方怎样做,与其直接给建议,不如先给他贴上这种特质的标签,再提出与标签相符的要求,这样能有效提升说服的效率。比如,你希望老板接受一个大胆的新方案,就可以先说“我知道你是敢于创新的人”,再细说方案的内容,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十三、强调对方跟自己的共同点

人天然更倾向于认同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事物。1993年,美国中西部一座小城昆西市发大水,在紧要关头提供最多援助的,是哪个城市呢?你很难想到,是美国东北部另一个叫做昆西市的城市。就是因为这两个城市名字相同,让东北部昆西市的居民对受灾城市有更强的认同感,更原意提供帮助。

当人们发现他人身上与自己有共同点时,就会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想要说服他人,不妨主动点出彼此的共同点,比如“我们是本家/校友/老乡”,甚至“我们是同一个星座的”,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四、避免使用“禁止”,从正面提建议

人脑会有意强化具体的行为,忽略这句话本身传达的观点到底是“允许”还是“不许”。比如,人看到“禁止践踏草坪”,往往更容易记住“践踏草坪”这个动作,而自动忽略了前面的“禁止”,反而更容易去踩草坪。

因此想要说服别人,不要用“禁止””不许”这样负面的字眼,而是从正面提建议。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提高例会的出勤率,指出大部分员工都出席了会议,就比公开批评有很多人缺席,要有效得多。

十五、先得寸,再进尺

如果觉得对方可能会拒绝你,可以分步骤提出要求:先说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等对方同意之后,再提出真正的要求。比如,潜在消费者如果不愿意购买你的服务,那么你可以先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尝试10分钟的试用服务,这样消费者就更容易接受。

十六、为说服对象提供一些好处

人天然会觉得,如果接受了他人的好处,就有义务回报对方,其中一种回报,就是按照对方说的做。说服的技巧就在这里:有意制造条件,让对方觉得你给他提供了好处,需要想办法来回报。这些好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可能只是一封赞美的邮件、一声鼓励,就会让对方更听得进你说的话。

十七、要提醒“xx有害”,就要给出解决方法

人们对危害天然就怀有恐惧,本能会倾向否认、抵触它,只有解决方法才可能化解这种情绪。比如,你向上司提出了项目隐患却不给解决方法,上司很可能压根不承认这个隐患的存在。这也是很多禁止类的广告,没有效果的原因。因此,想要提醒别人现有做法的危害,务必要一起给出解决的方法。

十八、不管有没有原因,都要表现得有原因

“因为”这个词的力量,你想都想不到。人在很多时候,会来不及对一件事进行具体分析,只要给他一个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有多离谱,天然会更愿意去接受。科学家做过实验:一个人想要插队打印,如果直接说,只有60%的人会同意;但如果说“我可以插一下队吗,因为我需要复印”,人们答应的概率竟然上升到了93%。所以,不要忽视“事出有因”的力量。

十九、巧妙地利用从众效应

身边其他人怎么做,也就是“从众”的力量,会在说服他人时发挥显著的作用。而且这个“其他人”越明确,说服的效果会越好。举个例子:酒店只需告知房客“有95%的顾客都会重复使用毛巾”,毛巾的利用率就会显著提高。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可以告诉他“你看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如果这个“别人”是他认识的朋友,效果就更好了。

二十、如果以上的技巧都掌握了,最后再教你一个大招

用好中间人,主动管理他人口中的自己。很多时候不见得要当面说服,通过第三方的介绍,也能让自己更有信服力。所以你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平时就要持续、稳定地输出这个形象。

比如,你想让同事知道你精通PPT,就要主动制作并且在各类会议上进行展示。这样就能提升你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关于PPT方面的建议,别人也更愿意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