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孩子进步的根本保证。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家长需要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3、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家长应该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4、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孩子厌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早晨起床我们要洗脸,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也不管脸是否干净,水是温热还是冰凉,人们都会克服小小的困难吧自己的脸洗干净。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们养成了一个“早晨必须洗脸”的好习惯,它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事实上,人们一天中,70%的行为都是靠习惯来支配的,这才有了我们生活中有条不紊地秩序;这才能够克服人们时常会冒出来的惰性。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他形成了每天复习功课的习惯,按时做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晚上预习第二天课程的习惯。即使有时候对学习有些不耐烦,但他一般还是会按部就班地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

5、树立责任意识 约束自己的行为

无论什么人,都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也不例外。我们从小就要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比如,生活要尽早地学会自理;自我处理学习事件,收拾学习物品;自己做错的事情一定要自己负责,包括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

孩子的学习从根本上说,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皇榜高中,而只是为了自我的生存,必须要学会的一种知识与能力。明明白了这点,他就没有推脱的理由。

6、懂得学习的意义 树立前进的目标

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遇到不想干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能够克服种种的困难把它尽量做好?一是我们知道这项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做好它一定是收获大于付出的;其次,能够预见到前方的目标。既有远大一些的目标,也有完成任务当前就能够看到的现实目标。所以,我们能够迎难而上。如果孩子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每周、每天能够感受到的成功与进步,孩子定会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而义无反顾地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