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青少年期孩子的“反抗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都看成是消极的东西,青春期的“反抗性”实质上是从初中生开始的独立性,这个少年期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反抗性”推动着他们从童年期的依赖性中解脱出来。作为父母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把少年期的“反抗性”作为一种积极因素,正视它、满足他们独立的要求,才能使教育走在初中孩子心理发展的前面,促进初中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如果把少年期的“反抗性”视为消极的危险因素,而予以防范、压抑,不仅会招致初中孩子更大的反抗,使少年子女与自己关系紧张,还会阻碍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四五岁孩子是独立意识最强的时候,喜欢自己做主,喜欢斤斤计较,喜欢自爱自怜,容不得别人说他们的坏话,而且情感丰富,情绪波动。所以,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1.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2.家长应该学会平等对待孩子

家长应该学会平等的面对孩子,把他们当作大人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不然高高再上的你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得不到认可,你就别想知道他们的心事。不知道他们的心事就很难对症下药,那样的话育的效果就低了。

3.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

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比。其实这是个错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最最重要的就是做一个独立的自我。更切忌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那样会残忍地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怎么知道哪个孩子的未来更灿烂呢?

4.教给孩子宣泄情绪的科学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因此,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合理适当的宣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压制。比如,学会与人交流和倾诉;必要时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采用运动的方法去转移。不管大人小孩,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此时,切莫把自己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而是要学会倾听,做孩子的真诚、可靠的朋友,给孩子提供永远的、坚定的支持。

5.让孩子了解叛逆的特征

让孩子明白:叛逆其实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其实叛逆的性格也不是不好,不过要学会控制自己,能够反驳大人,证明你已经长大了,但是大人的教诲还是应该听的。当然也应该告诉他们叛逆的缺点和弊端,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每人都有这个时候,只是有人脾气温和些,有人脾气暴躁些。如果我们家长或是老师都能正确引导,相信厌学,逃学的问题孩子就会少很多.

6.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7.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此外,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如果我们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能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针对逆反期的孩子,家长需要首先反思:

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和谐?

孩子是否拥有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和相对自由的个性空间?

孩子是否能够从你这里得到尊重、平等和信任?……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么,请先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无条件地悦纳你的孩子!因为家长只有悦纳孩子,孩子才可能接纳家长,力从来都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