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

虽然深居宫中,不怎么搞宣传,却牢牢把持着大明帝国这座大船的船舵。

可以说,整个帝国的走向、亿万臣民的生死存亡全在嘉靖的一念之间。

比如,嘉靖想住大house,国库又没钱,那就想办法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改稻为桑”,结果被地方官员搞了个毁堤淹田,搞得两个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差点搞成一场遍及全浙江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流就是财政转移,从户部的公共支出里挪一笔银子出来,也就是苦一苦老百姓。实在还是没钱,就从官员的俸银里挪一笔银子出来,苦一苦官员。

所以,海瑞将嘉靖视为大明朝廷腐败的根源,并且差点把嘉靖骂了个半死。

但你要说说嘉靖一无是处,貌似也不公平。

不信?叫我说,嘉靖至少还给百姓捐过两次款呢。

嘉靖的第一次捐款,是借由其儿子裕王的手完成的。

大明国库实在没有银子,改稻为桑一时半会又难有成效,地方灾民又嗷嗷待哺。

为了给地方筹措赈灾银两,嘉靖的儿子裕王就把嘉靖赏赐的十万匹丝绸退还了回去。说是退还,其实就是捐赠。因为从产权上来说,这十万匹丝绸已经是裕王妃的私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这回事,名义上看似是裕王的行为,其实,他代表了嘉靖的意思。

十万匹丝绸既然是嘉靖钦此,断没有随意退还的道理。裕王之所以敢这样,正是因为得到了嘉靖的授意。退还给了嘉靖,这十万匹就是嘉靖的私产了。

由此一来,整个行为就成了,嘉靖为了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忍痛舍弃了十万匹丝绸的巨款。捐赠行为妥妥的。

嘉靖的另一次捐款,则是借富豪沈一石的手完成的。

两个县的百姓几乎已经要饿死街头了,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幌子,浩浩荡荡十几艘大船,载着嘉靖的赈灾粮来到了码头,并且公开在船上露出“奉旨赈灾”几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当然可以说,沈一石是想将功补过,寄希望于嘉靖开恩,放他一条生路。

但聪明如严嵩、胡宗宪等人都知道,所谓“雷霆雨露,莫过天恩”。整个帝国都是嘉靖一人的私产,更何况沈一石的这些赈灾粮了。

况且,他能打出“奉旨赈灾”的旗帜,已然是代表嘉靖的个人行为了。

所以啊,单就这两次捐款来说,你就不能说嘉靖一无是处。起码你得承认,嘉靖多少有那么一丢丢慈悲心,尽管多半是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事实上,除此之外,嘉靖还有一个很好的品格,不近女色。

不近女色当然不是说完全不通男女之事,不然也就没有裕王这个继承人了。

不近女色,指的是跟其他皇帝相比,嘉靖在男女之事这方面懂得节制,而且极其自律。

但尽管如此,由于大明帝国制度的特殊性,嘉靖的个人意志轻而易举就成了朝廷的国策,而且很难对其个人意志有个很好的约束。

这就很难保证哪天,这个嘉靖不会搞出点其他的馊点子,从而将大明帝国这艘船驶向冰山。

所以啊,即便是他捐了款,即便是他不好色,这样的皇帝也还是不要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