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的后天八卦都没有爻辞,原因在于八卦本身就像运算公式一样,包罗万象,无法用文字或语言直接而全面地描述。

但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周易》的每个爻都有对应的爻辞,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些爻辞都是周公主导编写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写爻辞呢?

显然,周公姬旦为八卦384爻写出的386个(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爻辞并不是为了算卦。

因为算卦不需要爻辞,无论是伏羲的先天八卦,还是文王的后天八卦,如果用于占卜只需要八卦纳甲再配上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和六神六亲就可以了。先古的圣人不用爻辞占卜,历史上很多名人占卜都不用爻辞,像汉朝的京房、宋代的邵康节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包括今天很多易经高手在占卜时也用这种方法,而不是去看爻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周文王脱离商纣囚禁,出狱时已经82岁了,10年后他在渭水河边遇到了姜子牙,并拜他为军师。周文王97岁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周武王)继位。周武王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卧薪尝胆,终于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占领朝歌,商纣王在鹿台自焚,大周王朝正式建立。

可惜的是周武王灭商仅仅一年就病故了,临死前他坚持要把王位传给四弟姬发(周公),并说这事不需要占卜,立刻就可以决定。周公听后哭泣不止,悲痛欲绝并且坚辞不受。

这时候武王的太子姬诵(周成王)还小,武王去世后,周公扶持侄子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武王在灭掉商纣之后,把商朝原先的王畿之地分为三部分,分别分封给自已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和七弟霍叔治理,这三个人被合称为“三监”。

因为王畿之地住着的居民大都是对商朝忠诚的遗老遗少,所以“三监”的意思是监督殷商遗民,防止他们造反。当然三监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度也相当之大。

周公姬旦扶持年幼的周成王继位,此时商朝刚灭,商朝后裔武庚仍然拥有实力,并时时准备反攻复国。而周朝初建,民心不稳,大局未定,既内忧外患,又百废待兴。如此局势小小年纪的周成王无论如何是应付不了的,此时担纲周朝江山中流砥柱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周公姬旦的肩上。

周公摄政,以王者之名号令天下,结果引来了三监的不满,他们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诛杀武庚,处死管叔,流放蔡叔,把罪行较轻的霍叔贬为庶民。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准备建立新都,于是他拿起龟壳占卜,卜得洛水和伊水之郊建大吉,这就是所谓的“周公卜洛”。周公摄政第五年开始建立新都城,不久东都洛邑就建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公在东都洛邑做了很多大事,其中包括:

一、建立在中国后来传承了数千年的王权嫡长子继承制度,开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尊卑秩序;

二、册封天下诸候,建立并公布了后来被孔子用毕生精力顶礼膜拜的“周礼”制度;

三、创立了保证大周朝800年长治久安的政治基础和文化伦理:“制礼作乐”。因“礼”能“有别”,“有别”而懂尊卑,尊卑而有秩序

而“乐”则“有和”,“有和”即能“亲亲”,和而有亲,尊卑有序,从此大周江山君臣有礼、百姓亲和,天下文明、和谐共处。

除此之外,对于本篇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周公为易经写了爻辞,爻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下产生的。

当年周文王创立后天八卦时,写出了64个卦的卦辞。所有的卦辞都是根据每一卦的卦象、天干、地支以及五行生克等关系,高度概括每个卦的整体凶吉状态,既是总结又是纲领。

而周公姬旦在文王卦辞的基础上,为每一爻写出的爻辞却带有明显的政治功能和教科书式的倾向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周公写爻辞的真正动机是要把周朝以前各朝兴亡成败的史实作为案例,告诫周朝后代子孙,只有顺应规律,了解历史,总结教训,审时度势才能安邦定国、长治久安。

因此,近代易学大师贺华章说,周公写“爻辞本质上是传授周初圣王治国平天下的成功经验的政治教材,只是利用了占筮的框架作为设教的手段。”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贺先生的说法也算是一家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