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中,嘉靖朝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在世宗御极的四十五年中,明朝的国力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再加上世宗本人好道不朝,所以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世宗为什么能登上帝位这件事上,不少人则认为是因为他在当时有着“年龄优势”,即其年龄小、易操控,所以才被杨廷和挑中入继大统的。特别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火后,更多的人持这一观点。

那么,世宗能“意外”获得帝位,真的仅仅是因为年龄优势吗?在笔者看来,年龄优势只是一个次要的优势而已,即使忽略年龄,他仍是第一序列的继承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下面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知道孝宗只有一个儿子活到成年即为武宗,而武宗虽然在女色方面虽然比父亲要感兴趣得多,但却没留下一男半女。可能在此之前,大臣们是急了些,不过考虑到武宗当时也还年轻,所以东宫虽然缺乏,但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看起来身体健朗,时不时玩打仗游戏,还亲手击毙敌兵的武宗在三十岁那年竟因溺水而受到风寒,不久便驾崩了。所以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这里面有阴谋,将其视为一桩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阴谋论都是后来的事情,眼看武宗快不行后,朝廷的第一要务就是紧急找到适合的皇位继承人。但这件事情的棘手之处就在于,武宗没有后代,而孝宗却只有武宗这么一个后代,所以此时突然要找继承人的话,确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那么,要找继承人的话,到底是选佑字辈的,或是厚字辈的,还是载字辈的呢?关于这一切,还得从太祖朱元璋的金科玉律——《明皇祖训》中寻找答案。

在《明皇祖训》中,朱元璋亲自定下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子则兄终弟及”。所以第一种可能——佑字辈的已经变得不可能,可以领盒饭了。即使武宗驾崩时还有好几位叔叔尚在人世,但他们都已经被排除在继承人的范围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行皇帝是武宗朱厚照,所以要选谁,得从他的身上出发选择最近的人。而上面提到的宪宗活着的儿子已经是上一辈的人了,所以失去了继位的资格。

接下来看第二种选择——厚字辈的。因为武宗没有后代,所以此时皇位继承就到了“兄终弟及”这个程序。但令人郁闷的是,武宗不但没有儿子,甚至连亲兄弟也没有,所以这个时候要找弟弟的话,就不得不找最近的藩王或世子来入继孝宗一脉,成为武宗的“亲弟弟”。

在明宪宗朱见深的众多儿子中,孝宗排行老三,由于前两位都没活到成年没能留下子嗣,再加上在孝穆皇后纪氏只有孝宗一个儿子的前提下,此时最近的藩王则是老四兴献王朱祐杬。而这位朱祐杬,就是世宗朱厚熜的亲生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必须要提的是,朱祐杬本人已经薨于正德十四年,而他除了早殇的长子朱厚熙外,也就剩下朱厚熜这么一个儿子了。所以在法理上看来,老四的独子朱厚熜,和老三的独子朱厚照是按长幼亲疏关系论里最近的。

由此得出结论,世宗能顺利继位,主要还是因为客观的继承顺序问题,而“年龄优势”只是次要的原因。当然,他这个优势也很重要,属于一个有效筹码,至于为什么,我们再看第三种选择——载字辈的。

很多人会忽略,其实在武宗驾崩的时候,宪宗一脉已经有载字辈的后代出世了,比如宪宗第六子朱祐槟的孙子、武宗堂弟朱厚炫的儿子朱载增就出生于正德十一年,值武宗驾崩时已经五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如果想“操作”的话,杨廷和还可以将朱载增过继给武宗当儿子。这样做的话,就可以绕过“兄终弟及”,直达“无嫡立长”。在后世,慈禧太后就搞过这种玩法,将溥仪过继给了光绪。可见,在法理上,这条路也是走得通的。

而当时的朱厚熜十三岁,朱载增五岁,所以看起来,若以年龄论的话立五岁的朱载增为新君“性价比”更高,但为什么杨廷和没有这样做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朱载增的父亲和爷爷都在世,所以此时朱载增继位的话,两代“太上皇”朱厚炫和朱祐槟就会同时产生,大权有可能会落到他们的手上,这对杨廷和来说不是一笔保险的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除了杨廷和自己外,孝宗的皇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尚在,选人也得考虑她的想法。如果选了父亲祖父俱在的朱载增,那么自己日后的太皇太后生涯谁又说得准呢?

所以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两人找到了一致的利益共同点——立朱厚熜。朱厚熜不仅在法理上最近,而且年纪尚小易于操控,加上父亲不在了没有什么“太上皇”的后患,这不就是“天然完美无瑕”的继承人么?

所以在杨廷和的想法中,搞定这个小孩易如反掌,只要哄他来北京,搞一套什么认孝宗为爹的程序就万事大吉了。到时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杨廷和却也万万没想到的是,精明了半辈子的他,到头来竟让这个十三岁的小毛孩给坑了。至于其中的内容,我们还是等到下一期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