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早期弦理论一度被打入冷宫,只是后来经过施瓦茨等人的不懈努力,才发展出了后来的升级版本“超弦理论”。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叫“超弦理论”。这里的“超”到底是个啥意思?它和之前的“弦理论”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准粒子

大部分科普类资料都有介绍,“超弦理论”的“超”是“超对称”的意思,实际上这个“超”它包含了两个意思。除了是“超对称”外,还有一个意思是“超空间”。

先来说说这个“超空间”。早期的弦理论,也就是南部阳一郎他们搞出来的那个版本,他们的理论其实只包含了基本粒子中的玻色子,也就是光子、胶子、W粒子和Z粒子,以及希格斯玻色子。其实也可以包含,那还未被发现的引力子。根据引粒子在理论中的性质,它应该也属于玻色子,所以早期的弦理论也被称为“玻色弦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米子和玻色子

玻色子是承载四种基本力的粒子。早期的弦理论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四种基本力的统一,所以只涵盖了这些玻色子。而对于“夸克”这类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就没有包含进去。这个才是“超弦理论”和“弦理论”的本质区别。

那为什么早期的弦理论不把费米子包含进去呢?因为这个费米子和玻色子有个很大的性质区别,就是在同一空间下,只存在一个费米子,就像一山不容二虎一样;而这个波色子则恰恰相反,玻色子可以任意多的数量,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玻色子能传递力,而且这个力还有大小差异。这个差异,其实就是由传递玻色子的数量决定的。比如引力大,就是传递的引力子多;电磁力大,就是传递的光子多;其它的也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色子

刚才说的,玻色子能共存于同一状态的性质,对应到数学推导中,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弦”的空间坐标是用普通数构成的。什么是普通数?比如数字2,2^2=4,2^3=8,2^4=16等等,可以无限计算下去。而费米子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只允许计算一次;所以用这种普通数就没法进行表示。

后来施瓦茨他们发现,如果用格拉斯曼数来做坐标,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两个相同的格拉斯曼树,只要计算一次,就一定会终止。这就从数学上对应了费米子的性质。从这儿又一次可以看出,数学就是给物理学家们提供工具的;碰到了棘手问题时,就要到数学工具箱里去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工具拿来用。这个格拉斯曼数确实很奇怪,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查一查,它有着和我们普通的数字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只用普通数作坐标的空间,就是“普通空间”;而加入了格拉斯曼数做坐标的空间,就叫“超空间”。这就是“超弦理论”中“超”的“超空间”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米子

下面接着说这个“超对称”的解释。这里的“对称”,当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对称。它指的是每种已知的粒子,都存在自己的“伙伴粒子”,也就是“超伴子”。比如每个费米子都有自己的对称的“玻色伴子”。反之,每个玻色子也有自己对称的“费米伴子”。这些伴子之间的电荷相同,合力性质也相同。

目前认为,只有“超空间”内才存在“超对称性”;从而玻色子和费米子之间才会存在“交换对称性”。但是这个“超对称性”,纯粹是超弦理论自己预言的;包括这些“超伴子”也都是理论推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在实验中观察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已经放弃了“超对称性”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以目前的强子对撞机功率,如果“超对称性”存在,理论上应该是能够检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强子对撞机

但是也有一部分物理学家一直坚信该理论。他们认为,肯定是因为这些“超伴子”比对应的已知粒子重,导致现在的粒子加速器还观测不到。随着加速器的能量提升,将来一定能观测到。虽然《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都放弃了挚爱的弦理论,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内心支持那些坚守自己信念的科学家们;就像当年如果没有施瓦茨他们的孤军奋战,也不会有弦理论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