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在世界文明史上上重要的科学的实物证明,是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血脉。传承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就是维系本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多年来,文物流失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

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铜镜,汉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青瓷,唐三彩,宋代的钧窑瓷器,元代的青花花瓶,明代的掐丝珐琅等.

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玛瑙碗曾藏于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已被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玉香炉曾藏于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已被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双耳玉瓶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已被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狮形脊兽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法国的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文物,主要来自对圆明园的洗劫,其中大量文物均遭到破坏性的改造。

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其中,珍贵的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其余无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大阅甲胄 现藏于法国军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美博物馆藏的中国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代或北宋初耀州窑青瓷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饱经沧桑的迦叶头像,原为洛阳龙门石窟的石刻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郎世宁《哈萨克贡马图卷》

“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这是著有《正仓院考古记》的中国学者傅芸子由衷的感叹。其口中的正仓院收藏有宝物9000余件,多数为中国盛唐时期传承至日本的文物。

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 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晚期 猛虎食人卣 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漆槽箜篌(左为现存实物,右为明治时代模造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木画紫檀琵琶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枫苏芳染螺钿槽琵琶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琵琶袋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四弦四柱紫檀木画槽琵琶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弦四柱紫檀木画槽琵琶(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伎乐面 迦楼罗(正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伎乐面 迦楼罗(左斜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无性论巻下(卷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茶碗(单品,举世无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世纪青花束莲纹大盘(景德镇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景德镇窑·红釉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红彩蝠云纹壶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书画卷(部分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佚名《竹塘宿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宋徽宗《鸭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赵昌《茉莉花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赵令穰《秋塘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李安忠《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被列为“日本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被列为“日本国宝”)

流落于德国的文物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抢得;20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

但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几百幅壁画损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余幅壁画全部化为灰烬,近300尊塑像毁坏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藏于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和俄罗斯冬宫

不仅有来自圆明园和故宫里的中国明清时期文物,而且还有更为珍贵的敦煌遗书1.2万件,该书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本土。

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而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为珍本孤本,其余则被英、法、日、奥、瑞典等国瓜分。此外,国宝明天启针灸铜人也是被沙俄从中国故宫掠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中国文物中,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于1909年至1934年之间,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后,一直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集中国文物,前后历时6年,共发掘10余座大型木椁墓,出土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仅东周王室珍宝就有数千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藏于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鹅团花金碟 现藏于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其亚洲艺术部以中国的各类文物最为丰富,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器等。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美国的中国文物与其他国家不同,有部分是战争时期传教士以及走私贩或者战后通过境外走私非法所得。

美国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其亚洲艺术部以中国的各类文物最为丰富,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 驮琵琶骆驼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镀金银叶碟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 玛瑙杯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玉佛手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 青铜鼎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 玉马首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三彩马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当一件件历尽沧桑、远离故土的中国文物被赋予“洗雪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时,又当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本身所传达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就像历史深处的一颗坏牙,只有不断舔舐它时才能感到痛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