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防治什么病虫害,菜农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打什么药能防治住、效果好,其实这是不必要的。生产中,不少病害是由于棚室特殊的环境条件诱发的,单单喷药防治效果并不好。若菜农能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入手,采取环境调控与化学控制相结合的措施,防效则要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菜农应对霜霉病采取的是定期喷药的方法。这种方法短时间内防病效果确实不错,但很容易导致病菌产生抗性,时间一长了药效就大打折扣。以后霜霉病再度发生时,就发现现有的药剂效果都不好了,只能眼看着病害越来越重。杜邦克露等开始时防治霜霉病效果极好,可没过几年,克露等药效已经很差,现在基本不用了。

因此,单依靠农药防治病害是不行的。而每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都有特定的温湿度范围。不少菜农实践证明,在不影响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湿度调控可抑制病害发生,减缓病情发展。

具体操作方法:

上午以闭棚升温排湿为主,温度上升到33左右时,棚内相对湿度下降到60%-70%,温湿度不利于霜霉病发生,此时再开始通风,可降温排湿。下午关闭风口前,控制温度为20-23。上半夜棚内湿度迅速升高可达95%,但调控温度迅速下降为18-15,病菌侵染较慢。

由于瓜类蔬菜霜霉病在 20的条件下,从萌发至侵染一般需要6小时,采取上述调控温湿度的方法,可阻止病菌顺利完成侵染。

调控棚室环境,既不影响蔬菜生长,又可阻碍病情的发展,同时结合上药剂防治,双重防治效果自然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