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鉴宝节目中王刚一锤砸碎2亿真花瓶,主人要赔偿,后来怎么样了?

引子

说到历史,有的人想起的是一些古文诗词,有的人想到的是古人带给我们的智慧积淀,还有的人想到的是古董。其实古董这个词,最早取的其实并不是“古董”二字,而是被叫做“骨董”。张萱的《疑耀》曾经记载:“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这算是历史上关于“骨董”二字最早的记载了。

后来到了明代,“骨董”二字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解释。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有记载:“杂古器物之不类者为类,名骨董。”至于“古董”二字的广泛使用,那还是从清朝初期开始的。想了解历史的话,还是要以古代留下来的东西为切入点,古文诗词和古董都是很好的方向。古董除了有研究价值之外,还有很大的艺术价值,所以现在有很多人都会收藏古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瓷瓶

01

正因为古董有这样的价值,古董才有了市场。

但是现在的古董市场,真的是鱼龙混杂。运气和眼光都比较好的话,也许可以花小钱淘到真宝贝,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就买到赝品咯。关于古董的甄别这方面,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我们平常人如果没有对古董这方面有很深的了解的话,很有可能会掉到古董市场这个大坑里边。

因为古董市场这样的行情,也衍生出了不少鉴宝的节目。

有一个鉴宝节目叫做

《天下收藏》

,这个节目在播出的时候,收视率还是很高的。《天下收藏》不仅请来了研究古董的专家,还有主持人王刚坐镇。说到王刚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他就是电视剧中,扮演和珅那个大贪官的人。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王刚这个人似乎就和“历史”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于王刚坐镇这个鉴宝节目,大家觉得还是很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人王刚

在这个节目中,收藏者会把自己的古董拿上台来,让专家来鉴别这个古董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专家认为这个古董是假的话,主持人王刚,就会拿着锤子,当场把被鉴定为赝品的古董砸碎。这样的行为乍一看好像是很有魄力,但是细细一想,太过武断和冲动。

这不到了最后,还是出了问题。

02

在一期鉴宝节目中,一个收藏者上台让专家鉴别他收藏的一个花瓶,如果鉴别为真的话,这个花瓶的价值能达到

两亿元

!不过在专家的一番鉴定之后,这个花瓶最后被认定为赝品。既然是赝品,自然就在台上被王刚拿着锤子砸了个稀碎。

没想到的是,花瓶的主人还是对自己的收藏很有信心,后来又拿着花瓶的碎片找了更专业的专家鉴定,最后鉴定为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收藏》节目现场

一个价值两亿元的花瓶,因为节目上专家的几句话,就被王刚砸了个稀碎,花瓶的收藏者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毕竟这个花瓶是由王刚着手砸碎的,那责任会不会最后都被归在王刚身上呢?

其实仔细想想,王刚好像也不该背上这么一个大锅。

毕竟他只是一个主持人而已。

身为一个主持人,还是都要听导演和节目组的安排。导演说让砸他就砸,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事情发生之后,王刚心里肯定也觉得很冤,两亿元的大锅,他可背不起啊!最后这件事情,还是节目组承担了花瓶被砸碎的后果。至此之后,

《天下收藏》

这个节目也没有再播出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砸碎的瓷器

花瓶被砸碎,意味着我们又少了历史上的一件瑰宝。一件好的古董,不仅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在历史研究上,也是有很大的价值的。最后看到这样的结果,花瓶的主人应该也是心痛不已。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毕竟主持人和节目组都是有合约在的,这样的一个鉴宝节目,责任方面肯定都分得很清楚。就这件事情来看,王刚作为主持人的身份,确实没有做错事情,也没有理由去担这个两亿元的责任。说来说去,也只能说节目组考虑不周吧,这个两亿元的大帽子,也只能扣在《天下收藏》这个节目组的头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刚

结语

古董可以说是历史的一个映照,真真假假,不是一两眼就能看出来的。很多古董都是要好多专家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才能断出真假的,像《天下收藏》这样为了博人眼球,在节目上当场就砸碎被判为赝品的古董,是万万不可取的。

对待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藏,我们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才好!

参考资料:

《疑耀》

《骨董十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