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信佛的,对我来说,艺术品就像是一座座佛像,美术馆就像是一座神庙。我们求神拜佛去寺庙,但美术馆是我们精神的神庙。”

——木星美术馆主人 吕红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第一家私人美术馆,静悄悄地坐落在福田保税区的最里面,由一栋旧物流大楼改成。如果不是独特的大门和深蓝色的logo,它几乎和周边的物流大楼没什么差别。从美术馆顶楼往香港望去,可以看到很美的黄昏——落日橘红而遥远,同样遥远的山在暮色里层层叠叠,深圳河上偶尔有飞鸟掠过,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是白鹭还是什么别的。在木星美术馆开馆的前两天,就在这样的黄昏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荣姐——木星美术馆的主人。她身上穿着美术馆的定制T恤,头发随意挽起,拿着扫把在清理地上散落的装修垃圾。跟我们匆匆打了个招呼之后,又继续扫起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星美术馆的第一个展览

开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约到采访,刚开张的美术馆可谓是兵荒马乱,包括荣姐在内的小团队忙得脚不沾地。等到正式坐下来谈话,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我问荣姐为什么会开一个美术馆,她近乎虔诚地告诉我:“我实在是太喜欢艺术了。”她大学考上广州美院,后来因为喜欢服饰而开了自己的设计品牌,这么多年她辗转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看展,既参与博物馆的策展工作,也自己淘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美术馆里的书法教室

一开始她说想开个美术馆,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就数据上来说,运营一个美术馆一年大概需要投入三到四千万。身边的人说什么的都有:十几岁的女儿说她傻,一年几千万的投入去做什么不好呢,好朋友也劝她“玩一个小一点的场馆就够了”。但她像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痴儿,她说艺术品的呈现需要空间,如果随便的一个小场地,无法体现我们对艺术品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星美术馆在展作品 张望《城象》系列 (上)

木星美术馆在展作品 叶向明 《蓝之调系列 》(下)

信佛的荣姐甚至说,“美术馆就像是一座神庙。我们求神拜佛去寺庙,但美术馆就是我们精神的神庙。”确实,如果美术馆是一座神庙,艺术品都是一座座神像,那荣姐无疑是最心诚的那一个信徒,她是捐香油钱的供养人,也是拂扫落叶的扫地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星美术馆在展作品 (上)

木星美术馆在展作品 邢丹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下)

木星的第一个展览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展,囊括了绘画、雕塑、视频、装置等各类艺术形式。参展的艺术家刘勃麟说:“这是近十年来国内最大规模的现当代艺术展”。讲到现当代艺术,荣姐说,“国内对于现代艺术的把控还是太严了,其实没有必要,如果大家的感情有宣泄口,反而不会积压得很严重。未来她想把木星做成一个当代艺术的窗口,让更多人了解现当代艺术,也给深圳人提供更好的艺术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2月31日 木星美术馆邀请参与建馆的工人回来看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星照耀着深圳人也包括建设深圳的外来工人们。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美术馆开馆半个月之后,十几位参与建馆的建筑工人被邀请来看展。美术馆清空了场地,给他们配了专业的讲解员和耳麦,带着他们逐个作品讲解和体验,国外知名艺术界人士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他们都穿戴整齐,有人特意化了妆,有人脚踏着脏旧的运动鞋却穿着不搭调的西装,郑重得让人有一点心酸。世界上有这么多美术馆,有多少能这样温柔地对待这些卖苦力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工人在艺术品前合照

一开始我们惊讶地说,他们看起来真不像建筑工人啊。但转念倒知道是自己想错了,在艺术面前,建筑工人和富人又有什么差别呢?拥有的不过是都是同一颗柔软跳动的心,同一段被艺术震撼时的凝神屏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星为建筑工人拍摄的肖像照

“我希望木星是一个有温度的美术馆”,荣姐这样告诉我,“很多工人都不知道美术馆的功能是什么,只知道是放画的,完工之后就再也不会踏进这个地方了。能给这些工人带来美的感受,我也很感动。艺术不分阶级,每个人都有这个审美的需求和权利。”视频里的工人们,他们在一张巨幅的农村照片前合照,脸上的表情有一点拘谨,眼睛却亮晶晶的。我看着这一张张脸,却仿佛终于明白了荣姐对艺术的诚心和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支持这种做法吗

红方艺术不分等级
V S
蓝方没必要,反正也看不懂
红方
3 2
蓝方
5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