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有大量图片!!承受能力弱者慎入!

请注意!!有大量图片!!承受能力弱者慎入!

请注意!!有大量图片!!承受能力弱者慎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塔糖和肠虫清,不论你有没有吃过这两种药,也知道它们的大概用途——驱虫,驱除你体内的蛔虫(等寄生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蛔虫,全称似蚓蛔线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你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

蛔虫在你体内如何开枝散叶n代同堂?

你的肚子里有多少蛔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蛔虫的发育过程包括虫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可以直接发育,并不需要中间宿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温度大约为21~30℃,潮湿、阴敝和氧充足的土壤环境中,约经三周的时间,受精蛔虫卵将变为卵内有二期幼虫的感染期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吃土以外,你是如何感染上蛔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将未经消毒的手接触口腔

2.饮用生水

3.吃人工肥浇灌的蔬菜瓜果腌制品等

感染期卵会经过你的食道一路抵达十二指肠,由于卵壳蛔甙层的保护作用,蛔虫卵对一些化学品具有抵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蛔虫卵)

如10%的硫酸、盐酸、硝酸或磷酸溶液均不能影响虫卵内幼虫的发育,加之人体37℃的恒温环境太过舒适,蛔虫将在你的体内愉快孵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孵化后的幼虫太过弱小,消化液的腐蚀、食物残渣的碾磨以及肠道的蠕动使这个地方暂时不适宜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孵出的幼虫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并钻入肠壁小静脉,跟随体内血液循环到肝,再经右心到肺,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跑路的,又不能独自生存,只要寄生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里面氧气又多,毛细血管又会输送营养,在肺泡里的感觉比在十二指肠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幼虫经过第二次及第三次蜕皮(约在感染后10天内),发育为第四期幼虫。

这个时期你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肺出血、肺水肿、支气管扩张及粘液分泌增加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嗜酸性粒细胞)

但这是少数情况,聪明的蛔虫为了自己完整的发育流程,在这个时期并不会选择让你有明显的症状。如果你小时候有患蛔虫病的经历,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肺泡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膘肥体壮的蛔虫已经不再满足于毛细血管中的养分。

肺泡也就图一乐,肠道才是快乐老家。

第四期幼虫的直径已达毫米级别,而人体小静脉大约在200微米左右,毛细血管直径为6—9微米,显然原路返回并不可能,插不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细血管)

但这并不能难倒聪明的蛔虫,它们很快想出了一条新的路线——支气管、气管、食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大多会发生在你熟睡之后,别问为什么不是醒的时候,如果你有经历,一定不想经历第二次。

(正在咽喉的蛔虫)

蛔虫会顺着肺泡爬到支气管,再借由支气管换道气管,最终到达你的咽喉

熟睡中的你并不知道这一切,但聪明的大脑替你做出了决定——吞咽。于是蛔虫进入了你的食管,再经由胃,来到你的肠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肠道的蛔虫)

此时的蛔虫已经今非昔比,它的最外围有一层可以抵抗宿主消化酶的弹性角质层,这使它不再害怕肠道的蠕动和食物残渣的碾磨,也不必害怕消化液的腐蚀。

再加上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这只第四期幼虫终于成长为一条拥有繁殖能力的成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你不同的是,成年蛔虫并不难找到伴侣

于是它们在你的身体里相知相爱并为爱鼓掌,一只成熟的雌性成虫,每天的排卵量大约在20余万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成虫可以在你的肠道内存活一年左右,是不是很有趣?

这些蛔虫会在你的肠道内开枝散叶,随着家族的扩大,会进一步掠夺你肠道内的半消化物。

在致病初期,你会有怎么也吃不饱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食欲大增乃至成为大胃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蛔虫代谢产物的毒性刺激,宿主的肠粘膜将受损,造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并且影响机体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B2和C的吸收。这时候经常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一方面随着食欲不振肠道内的营养下降,另一方面已经形成大家族的蛔虫们也不再满足于肠道内的营养。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蛔虫的一大习性——钻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分的蛔虫会选择往下,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走大肠,对你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你的童年时期,马桶里见到的蛔虫,就是选择了这条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条路线显然没有那么乐观——盲肠,阑尾

我们都知道,阑尾的末端是封闭的,来到这条死胡同的蛔虫并不会原路返回,不服输的它们选择——钻孔。

对于这种情况,最轻松的后果也是阑尾炎,这是钻孔失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旦钻孔成功,阑尾被贯穿,肠道大量出血,其中的细菌、粘液甚至是粪便会直接进入与你的腹腔,以及参与人体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腹膜炎和败血症,产生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没有往下走的蛔虫,也有相应的地方——胆管、胰管等。

来到胆管的蛔虫会遇到和阑尾的伙伴一样的情况,进不去、出不来

死去的蛔虫,尸体堆积形成胆结石,诱发胆囊炎,甚至引发胆管穿孔、坏死等,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绞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胆囊中的蛔虫)

由于胆囊炎很多时候会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病而不加重视,这个时期的危险程度相当之高。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这是一个胆囊切除患者的肺腑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相对来说没那么好动的蛔虫而言,它们依然坚守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相安无事,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梗阻原因是由于大量成虫纽结成团,堵塞肠管

国外曾报道一例2岁女孩因大量感染蛔虫而死亡。尸检发现肠内有蛔虫团块,导致肠纽转和肠坏死。检获908条虫体。而台湾一11岁男性患者,经手术取出蛔虫1806条,虫重达4公斤,图片我就不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造成的后果十分可怕,但所幸如果及时治疗,并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此外,治疗的难度也并不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肠虫清)

当代年轻人患蛔虫病的情况已经并不多见,00后10后们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蛔虫病,但这并不意味着蛔虫病已经销声匿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于1988-1992年、2001-2004年和2014-2016年三次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土源性线虫标化感染率分别为53.21%、19.34%、3.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幸感染率的直线下降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与我国的重视程度、和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资源共享是分不开的。

2017年4月19日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卫生组织4月19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国际伙伴方在2012年通过“世卫组织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并签署《伦敦宣言》,承诺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到2020年控制和消除10种最常见的被忽视的热带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其中,土源性线虫病并赫然在列。

全球仍有约20亿人缺乏厕所等基本的卫生设施,超过6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许多贫苦人没有基本的卫生习惯,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洗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吃的腌菜是不是出自蛔虫病人的浇灌。

就当我危言耸听,我们不得不提防蛔虫病的反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范意识,提防蛔虫病、提防每一种寄生虫病、乃至任何一种会造成大规模传染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于截稿时,新型冠状病毒 全球现存确诊44223例,其中我国确诊39862例,我们从未向此刻一样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做好自己该做的吧,不要让下一场灾难发生于疏忽之中,人类总该从历史中学到些教训,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未经医学检查之前,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要谨慎服用驱虫药,否则可能会导致原先稳定的猪肉绦虫被刺激孵化,随血液循环至身体各处,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k本期视频就讲到这里,如果能让你对本期内容有所了解的话不妨点个关注,我们会持续输出更多更有趣(?)的知识。感谢你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