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原本是草长莺飞游人如织的盛景,不料被新冠肺炎生生砍去了整个新春。一声停!措手不及!

一切都被迫“慢下来”。即便是全国都在相继复工的现今,城市似乎也没有恢复到以前车水马龙的状态,公园里也见不到三五成群的居民,仿佛应了《从前慢》里的那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

慢,似乎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往年这个时候,渴望另一种生活的人们会不惜高额旅行成本,到另一个城市去放空自己。但前几天,竟出现200元的机票飞遍全国,却无人问津的囧境。相比“神速”的飞机和高铁,慢悠悠的绿皮车似乎更多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除了别无选择时的不得已,似乎很少会有人主动选择它作为出行方式。

拍了10年绿皮火车故事的摄影师钱海峰曾说,“绿皮火车的慢,才是生活。”绿皮火车里的人生百态,是艺术家们寻找烟火味的最佳战场,少部分人旅行,多数人回家,车厢里总是塞满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01

绿皮火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名词,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缓慢和拥挤,是长途出行中最鲜明的特色,车体大面积绿色配黄色条的列车厢承载了无数人对外界自由的渴望。

今年春运第一天,因为工作原因,踏上由北京西站始发的第一列增开临时绿皮火车,这是一列为了弥补春运期间运力不足而专门补加的列车,几乎经停所有沿途小站。列车出站前,按照惯例首趟增开列车会吸引很多媒体来采访,记者们的镜头对准扛着行李的农民工、领着孩子的妇女、背着书包的大学生,形形色色的乘客,脸上都映着笑。

车上又听到久违的吆喝声“瓜子花生矿泉水,啤酒饮料方便面”,熟悉的语调拉扯着小时候的记忆,禁不住有点眼眶发酸、热泪盈眶。那时候,座在对面的陌生人会相互拉家常,拿出各自带着零食一起分享,聊得投机还会争抢着买推车上的零食给孩子吃。父亲年轻时很健谈,因此坐火车时自己常常可以吃到很多叔叔阿姨给买的零食。

此刻抬眼望去,车厢里的乘客已经换了摸样。大学生们都埋着头,塞着耳机,全神贯注盯着手机屏幕;农民工模样的大叔们靠在椅子上昏昏欲睡;哄孩子的年轻妈妈也是技高一筹,塞给孩子一部手机,孩子便也一声不吭。车厢连接处,吸烟的男人们,吐着白雾,相互攀谈,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打破了车厢里的寂静。

02

绿皮火车仿佛是一些久远的记忆,但时至今日,北京黄村站每天仍然有四趟往返于北京站、北京西站的绿皮火车,全程半个小时,票价9元。黄村火车站,始建于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是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在北京枢纽内的唯一共线车站。相对于北京市内的其他火车站,黄村站算是规模比较小,样貌比较陈旧的火车站,在这乘坐火车的人一般是大兴本地人,不赶时间不着急那种。

多年前的夏天,曾经多次坐这趟车去市里,那时常和几个阿姨同行,她们60岁上下,只是单纯喜欢乘绿皮火车,说坐这样的火车能找回年轻的感觉。一节车厢内最多十几个人,棚顶还是吊扇缓缓地转动着,窗户可以抬上去,习习凉风吹在脸上,阿姨们说笑着,轻松的表情,似乎岁月未曾拿走过她们的天真烂漫。

她们说,这一路的慢又像是那些年轻时光的旅行,只是风景会变而心情总是轻松的。

大约这绿皮火车,已经成为记忆里储满温暖时光的符号,不管是远行还是归家,旅行还是路过,那些走走停停的旅途,总是充满新奇与乐趣,有着无可代替情感在里面。

03

现下,北京的疫情状况也逐渐好转,出去透气在751D.PARK文创园区邂逅了几十节老火车,除了绿皮火车车厢、橙色的火车车厢、还有黑配红的老火车头“751号”、绿色的火车头“东方红”号,一节车厢有二三十米那么长吧,排列了长长的两溜。以为自己到了火车站呢,但是,旁边有大型的钢铁天车、厂罐、烟囱、红砖墙、艺术品雕塑...... 浓郁的色彩和斑驳的锈迹、混合着新的艺术设计,碰撞出气势磅礴而又浑然天成的工业艺术风格之美,真是个出摄影大片的好地方!

这些老火车,有的油漆斑驳载着岁月的痕迹、有的车厢涂满大型艺术绘画,顺着它们一路走下来,感觉特别奇妙。儿时曾经朦胧的午后记忆和今天艳阳下静静沉睡的它们,忽而感觉时光悠长的从记忆里缓慢生长过来,有些叫焦虑的东西渐渐被屏退。

蜿蜒的铁轨和站台上高悬“751站”的大字映着浓重的时代气息,这里前身是正东集团能源生产的专用铁路,始建于1954年的751厂,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项目之一,这条铁路也承载了几代北京人的情怀。如今是很火爆的文创项目“751火车街区”,被注入时尚与科技的新ID,火车厢店铺成为最有逛头的潮流文化新地标。置身其中,眼前每一节车厢仿佛都可以串起一段老故事,在讲述那个“慢时代”里的生活点滴。

或许,你也经历了从烦闷到沉静到重新思考生活的防疫心路历程,不陷于居室、不沉湎当下,或许为你打开新的一扇门。“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出门走走,慢下来,启动思维的机器,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