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兔世纪之战——噩梦伊始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名农场主为提供打猎机会带回了24只兔子,一场长达百年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他将引入的24只灰兔带到野外进行放生,并欣喜的期待即将收获的狩猎乐趣,当时的澳大利亚人还没意识到一场可怕的生态危机即将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兔子作为快速繁殖生物,5-6个月便可以性成熟,营养充足情况下每月可以生一窝,每窝至少4只幼崽,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数学模型

(假设一只成年母兔每月一窝每窝4只(两公两母),那么这只初代母兔一年可产48只,6月以后二代兔子性成熟开始产仔,二代兔子将会新产224只兔,12月份三代兔子也会进行产仔,由此粗略估算,一只母兔一年的时间就会将种群数量狂增288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的澳大利亚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农场中如此呆萌的小动物将掀起一场多大的危机海啸,许多农场主仍陆续从欧洲引进兔子以供玩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兔世纪之战——噩梦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被当做贵族游戏工具的兔子,生活在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澳大利亚如鱼得水

它们得到充足的植被作为食物,土质疏松适合打洞气候适宜,并且几乎没有天敌,这近乎乌托邦式的生存环境使得兔子的种群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并活动范围不断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以万计的兔子成群结队的聚集在原野上,澳大利亚农场主们开始渐渐意识到曾经手中任人宰割的兔子好像有些控制不住了…..

这些由24只兔子发展起来的种群,数量在高峰期曾达上1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只兔子的食量等同于一只羊,但它们却比羊更加疯狂。

它们肆意啃食着青草,灌木,树皮,甚至还会打洞将植物根茎啃咬干净,大片大片的植被因此枯萎,兔子深挖数米的洞穴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松化。

一时间,澳洲大陆引以为傲的植被草原,千疮百孔,土壤严重退化,大面积的草原沦为荒漠,水土流失,沙化现象日益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被的迅速消耗直接影响了澳大利亚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本土娇生惯养的牛羊等农畜根本无法与野蛮生长的兔子大军进行抗衡,大量农畜因缺乏食物供应而变得瘦弱甚至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澳洲本土物种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据统计,由于被庞大的兔群掠夺了生存空间与食物资源,几十种澳大利亚原生物种走向灭绝

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日渐步入崩溃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0年,政府以及民间开始自发组织甚至出动军队进行大规模灭兔行动,猎杀,堵洞,投毒等方式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但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慌乱之下的澳洲人又引进了新的外来物种——狐狸,原以为作为兔子的天敌,狐狸会在这场灭兔战役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但事与愿违,很快澳洲人民发现,相比于捕杀矫健灵活时速可达70多公里的野兔,狐狸更偏爱猎食动作迟缓的本土生物,饮鸩止渴的澳洲人意识到这一举措的危害性,不得不在灭兔的同时分出一分心力去消灭狐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兔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活动范围扩张的更加猖狂,瘟疫般从东南部海岸不断向澳洲更加肥沃的腹地及西部蔓延

人兔世纪之战——永无止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惴惴不安的西澳人民为试图将其拦截曾紧急修筑上千英里的栅栏耗费7年时间竣工,三条栅栏总长3000多英里,被称为世界奇迹。但上千英里的栅栏对于阻挡擅长打洞的兔子来说根本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间澳大利亚还曾利用直升机大量喷洒药品进行毒杀,但各种武器与方式对兔子的围剿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束手无策的澳大利亚人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的同时一度陷入恐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近乎绝望的澳洲政府无奈之下不得不采用生化武器,采用专门针对美洲兔子的病毒——多发粘液瘤病毒

以应对肆意猖獗的兔群。该病毒通过蚊子进行散播,初期效果显著,90%以上的兔子感染死亡,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但部分兔子在与病毒不断斗争中渐渐产生抗体,存活下来的兔子拥有更加强大的基因,对多发粘液瘤病毒具有免疫性,很快又在全国各地迅速繁殖……

澳洲人又开始继续寻找新的病毒与灭兔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至今,澳大利亚人民与兔群不断斡旋,围剿与春风吹又生的场景不断更迭,灭兔行动从未停止。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

这场以增添生活乐趣而引进24只兔子为开始,长达几个世纪的生态巨灾,让我们看到人类莽撞无知肆意生活而带来的苦难与灾祸。

而我们日常"慈悲"放生的生物也可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将当地的生态平衡打破,例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买回的经过人工选育的杂交鲤鱼、鲫鱼,放生至自然水域中就会造成自然水域鱼类基因混杂本地品种退化,甚至可能因基因优势争夺本地鱼类生存空间和资源,造成本地品种数量大量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鱼缸中并不起眼的"清道夫鱼"放进自然界对其他鱼类更是别顶之灾,清道夫生命力极强,在我国水域没有天敌,它会以鱼卵为食,争夺水域资源,严重危害水域生态。

此外还有生性凶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西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鳄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雀鳝)

等等。

不要盲信中国吃货拯救世界,外来物种分分钟吃到灭绝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就连我们常见的牛蛙,生蚝,小龙虾等吃到大众化的外来生物,对我国自然生态的侵害也从未解决,之所以会将其人工养殖,完全是出于食用安全和市场需求方面考虑。

野生生物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以及寄生虫和病毒,捕收季人工捕捉无法保证稳定产量和质量,而且根据捕捉地不同,后期还要投入更大的筛选和清洗成本。出于经济考虑才将其纳入人工养殖。但野生外来物种却依旧在肆虐,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美牛蛙繁殖能力极强,只需几只就足以让数个省份的农作物遭受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氏原螯虾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小龙虾,侵入的短短数十年就占据了我国大部分水体,恶霸般习性不仅大肆毁坏农作物,更是将我国本土小龙虾打压的近乎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记录在案的共有754种,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183亿,相当于修建至少24万所希望小学。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根本无法依靠吃来解决,我们不能因为无知,而忘却那些为他人抱薪者所承受的苦难与灾痛,更不能因自以为的善举,而使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其实人类生产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外来物种的入侵史,有的成功了,甚至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比如被引入美洲的大豆和引入国内的玉米和土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对生态造成了严重打击,比如巴西龟,福寿螺。但这些很多我们在引入前都没有办法真正去考虑清楚。

人类的力量如此渺小,几十年来我们说着敢叫山河换新装,平地起高楼,围山堆堰,2020年春节一种几十纳米直径的小病毒就让十几亿人生产停滞不敢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误,我们努力去避免这些失误,却总是会被打的头破血流。

但我们不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么,明明工作到半夜累到窒息,明明自己仿佛一无是处,还是要硬着头皮往前去,加油吧,奥利给,愿这回疫情大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