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互视”是每年年末深圳建筑师们最盛大的“野生”沙龙活动,由张莉、沈驰、朱雄毅、冯果川四位建筑师发起,邀请18位参与者讲述自己的年度设计作品:十几万平米的大型公建也可以,几平米的社区小店也可以:金融总部大厦也可以,公园和厕所也可以……每人限定15分钟,超时罚钱,还有俯卧撑、拔河等串场PK项目。(文末有彩蛋视频)

今年是“设计互视”沙龙的第四年,这一季的特色是什么,又有哪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值得我们关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晶晶

一乘建筑

分享主题《一个老社区的9㎡》

社区小店,受限于意识和成本,大都没有被好好设计的机会。老旧的社区更是如此,原有的公共空间在不断新增的停车压力下更加紧张、逼仄。

建筑师通过介入一个老社区9㎡杂货店的再设计,给出了自己对于“城市更新”和“社区日常生活”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社区的活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社区中公共空间的数量与品质。”设计师希望“通过外部空间设计,强调识别感和公共空间的属性,创造出区别于其他邻里空间的新类型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创造出区别于其他邻里空间的新类型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烁

SURE DESIGN

分享主题《在二维和三维之间》

从建筑师到平面设计师,张烁的设计视野也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自由转换。

张烁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暗示”。

我们会为商业楼盘配上良好的标识系统,如果把这套标识系统植入城中村的“握手楼”呢?

只是通过一套标识系统,一点点设计美学的植入,却让人觉得仿佛一切都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烁为城中村设计的一整套准确清晰的标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伋

yellow and blue atelier

分享主题《现代生活的画家》

黄伋是深圳建筑师中的新鲜血液。迥异于深圳充满商业气息的氛围,他从纯艺术的角度分享了对作品的思考和成型过程,让人耳目一新。

他从绘画里提取建筑结构和色彩的灵感,这让他的作品有一种纯净的美感和精神性的气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之杨

局内设计

分享主题《任性》

建筑师一个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群体,这也是建筑师可爱的地方。不过,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甲乙方的磨损一直存在,“未完成”的设计也一直存在。

张之扬分享的就是他历时8个月,修改9轮的一个“未完成”作品。任性的是,这9轮的修改并非出于甲方的要求,而是出于他自己——建筑师内心对完美作品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轮设计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轮设计方案

这是位于河北崇礼山顶的一个滑雪中心。“由于被场地吸引,我们从2月到5月做了7轮方案才联系甲方,甲方被我们无偿劳动、全情投入的精神感动,要与我们签订设计合同。”即使拿到了合同,张之杨却没有停止对项目的思考,他感到方案还可以更好,从6月到9月,将原本的方案推翻,努力设计出与环境契合度更高的建筑。也许是客户更喜欢以前的方案,也许是客户从来没遇到过这种自己不断改方案的建筑师,一下子有点懵,有点退却。使得这个至臻完美的设计最终无缘落地。

用心设计而“未完成”原本是一件可惜而沮丧的事,但张之扬的分享却让在场的人备受鼓舞:在这个我们时常诟病设计太商业的大环境下,仍然有人愿意压上自己的时间、金钱,去尽力实现一个可能成空的理想,而且不感到后悔。这简直算得上一种英雄主义。

“2019年确实是我最任性的一年。但是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建筑实践的终极价值:不论是甲方还是建筑师,应该共同成就优秀的作品。如果仅仅为了让业主满意或拿到合同而选择一个折衷品,代价却是建筑师宝贵的三到四年,真的有意义吗?”张之扬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轮设计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卓恒

深总院 界工作室

分享主题《下探溶洞 上拾天阶》

傅卓恒分享了在前海公共空间国际竞赛中中标的项目片段:连通地铁九号线前湾站与桂湾河公园的“溶洞天阶”。200米长、28米宽、9米高的地下穹拱无柱空间和G11跨界公园,将兼容未来该片区的日常生活和城市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林寿

WAU建筑事务所

分享主题《年度工作报告》

比起大部分建筑师的超时分享,吴林寿只花了6分钟,就展示完了自己已建和在建的全部作品。作品跨度很大,从游客中心、学校、家具厂到父母的私宅,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联友家具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珩

南沙原创

分享主题《无界之城》

刘珩分享了2019年“深圳双年展”宝安分展上的观念景观《酷山水——地表的记忆》。

项目位于深圳桥头村,桥头村的坳颈涌原来一条自然河涌,因常年工业污染以及味臭,转而被市政工程设为暗渠。

“如何重新唤起曾经的地表记忆和原有身份的追溯?我们希望通过对于现有场地的思考和重新设计,寻找它在景观建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双重可能性。”

在最初希望重新打开河涌,作为自然景观还原给社区的想法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建筑师提出“枯(酷)山水”的概念:在原河涌场地重新植入一条新的人工“河涌”,作为一种“地表的记忆”存在,借此唤起与这方水土相关的独特记忆和朴素的自然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表的记忆》- 2019 UABB宝安分展场观念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琦

物言建筑

分享主题《隐于街区的小世界》

“建筑或空间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人、场地、事件等多元的载体。它是复杂大世界里的片段。我习惯描述为‘小世界’。”

罗琦用《帐幕》和社区党群图书馆两个小项目,诠释了他希望为城市街区的人们提供心灵之所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受光、音乐和信仰的静谧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党群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全无自然光,与室外无直接联系,场地外部不可控,如何让人愿意停留?——那就彻底深入到内部的内部,就像在地球内核里发现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洋

华汇设计

分享题目《本来的样子》

莲花山顶的最美公厕是杨洋的作品。

莲花山顶公共卫生间紧邻小平像广场,位置重要而特殊;高峰时期,山顶广场单日游客量可达到五万多人次,年游客总数达千万人次,公共卫生间升级不仅要满足大人流下的如厕需求,还被寄予了深圳“公厕革命”示范项目的期望,建成后的公共卫生间将以先进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设计细节、最高的选配标准、最优的建设水平成为打造代表深圳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公厕隐于山林之间。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我们设计的首要原则。在总体布局上,建筑以休息长廊串联南北两翼的男女卫生间,打通金桂路一侧广场与东侧山林的视觉通廊,东侧主体以吊脚楼的方式轻轻落在山坡之上,恰似一只鸢鸟栖息在山林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风景的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照明

悉地 · 东西影

分享主题《无问东西》

王照明分享了两个项目:罗湖区桂园中学改扩建项目和宝安中心湾区项目。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东西影将持续关注城市中密度提升带来的延展问题。我们希望在高密度环境下,去创造一些可供呼吸的空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园中学改扩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湾区产业投资大厦 让城市获得稀缺的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乔

筑博 · 联合公社

分享主题《已建与在建》

钟乔分享了已建成的佛山三水文化综合体和在建的深圳贝塞思国际学校深圳总部两个项目。

佛山三水文化中心位于新城水轴之上,周边绿色生态资源和城市休闲广场众多,如何利用和串联这些城市公共空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项目的另一大特色是它可分可合的空间关系和对建筑尺度的平衡控制,最大限度地将开放空间留给市民。

贝赛斯国际学校深圳总部,则探讨了当校园的开放性收到制约的时候,如何建一所内向型空间的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山三水文化综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贝塞思国际学校深圳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昀超

深总院 · 本原

分享主题《有用没用》

“有用没用?”,是建筑师面对甲方时,最常被追问的词。

徐昀超喜欢在建筑里设计一些“没用”的东西。

有时候,往往“无用”之处正是事物中最有价值、最美好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群活动中心 (横琴) “无用”的连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儿园(深圳) “无用”的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宛余

小库科技

分享主题《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AI公司。在建筑领域,AI也能通过识别、评估、重构和设计四个功能颠覆现有的设计流程。

AI可以实现从学习到重构,提炼出内在逻辑,自动生成无限多的设计方案。

是与AI合作或是被取代?这是不久的将来,所有设计师要面临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库人工智能设计云平台测试同一地块下的方案生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铮

悉地 · 境工作室

分享主题《境画》

胡铮分享了三个设计作品:梅纽因音乐学校、南湖当代艺术中心和宏泰金融大厦,来阐释如何在建筑学自身的框架内寻求创造的可能。这些作品显示了建筑师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对大型建筑娴熟的驾驭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纽因音乐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湖当代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泰金融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做的数个模型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建蘅

JS建筑事务所

分享主题《几处院子》

张建蘅分享了郑州会所项目和平遥天麓湖文化交流中心两个项目,展现了建筑师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深入而细致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企业会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麓湖文化交流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凌飞

同济人建筑设计

分享主题《云端的梦想》

建筑师分享了他们在马来西亚度假胜地云顶(GentingHighlands)以南设计的一座超五星级酒店。

这个地块拥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条件,山林叠嶂,云溪川流,建筑师以回归自然为设计思想,将《易经》的风水文化和当地建筑特色相融合,顺应原始的地形地貌,用流畅的曲线构建形态,依云、伴山、落谷、藏风、聚气、得水。

在建筑平面上,采用“叶”与“蝶”的形态,形成“蝶舞双鱼”的诗意画卷。悬浮在空中的无边泳池,让人仿佛置身云中仙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丹平

厘米制造

分享主题《公园礼盒》

厘米制造为河源客家儿童游乐区设计的“公园礼盒”,这个悬挑的方形红色盒子建在摩天轮、过山车等游乐设施旁边,开放售卖甜点、饮品、雪糕,也可以让游客停留、休息、观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守林

炎黄建筑

分享主题《乡村非主流实践》

赵守林分享了他在中国乡村的两个实践项目,位于云南红河州“哈尼梯田”景区的民宿——“云之蔚”酒店和位于广东梅州平原县石南镇的“客家文化中心”(暨乡村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之蔚酒店

云之蔚酒店采用全金属骨架和仿木色铝合金“茅草”构筑了纯几何造型的新型哈尼族“蘑菇房”。

梅州的客家文化中心,位于南台山景区南麓,毗邻十里水乡,是一座1800平方米的全开放式公共建筑。

建筑师拓取了传统“客家大围”的结构脉络和“石眉杆”等造型元素,利用“漂浮的杏坛”等构筑手法与南台山传统围屋产生时空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