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老师上网课,在班级群里通知学生,“明天上午9:30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讲解,请各位家长提醒同学们准时收看、学习。”

过了十几分钟后,有位学生家长质疑说,“怎么还收费?”

另一位家长附和道,“这样应该是可以投诉的吧?”

第三位家长应和说,“是该投诉。我大妮的老师在群里发的是一元三次,咱们的太贵了”

过了一会,一位初一的家长也很气愤地发起了牢骚,“我们孩子上学期在学校上课是一元一次,现在回家上课反而更贵了,二元一次了。”

“不要投诉了,和老师讲讲价,看看能不能优惠些,我们孩子初三了,才一元二次。”有一位家长赶紧说和。

老师看到后,哈哈大笑,过后又哭了,不由感叹道,“有的孩子不好好学习,真的不能全怪孩子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这段对话,不知各位有何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百废待兴,90%多的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政府在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文化课普及,扫盲班办到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现GDP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国家在教育上也加大了投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按说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应该有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还会出如此笑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都在增加,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急功近利走捷径,蔓延在一些人的思想里。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在加快,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思去学习文化课知识,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大多数已经还给了老师,自己所剩无几。

如果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问中小学生长大后想干什么工作?大多数男孩子的回答是科学家、解放军和警察,女孩子更多的是喜欢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和白衣天使护士。疫情肆虐,冲在第一线的正是那个时期的孩子们想成为的人。说明那时孩子的理想是伟大的,是正确的,也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现在,问中小学生长大后想干什么工作?我没去做过调查,也没有勇气去调查,在网上也没找到相应的数据。大家可以猜猜或问问,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请把结果留在评论区。

在中小学生里,厌学、迷恋游戏、网瘾等现象比较普遍,早恋、自杀、打骂老师等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家不仿每天看一下热搜排行榜,或许从中可以发现些端倪。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需要家长强。为了孩子,家长应当做些什么呢?欢迎大家来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