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许鞍华的作品,有一种很明显的个人风格,那就是一贯的描写小人物,小人物在她的镜头下,竟然有着难言的魅力。在她流水账般的记录中,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刻骨铭心,但人们却不愿意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因为这些平凡的场景,让观众很有代入感,仿佛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延续了许鞍华对小人物的描写,加之生活化的场景衬托,当观众看完这部影片时,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其中的人物深深感染。

故事发生在香港曾经的悲情市镇天水围社区,单亲妈妈贵姐与儿子张家安遇到了叶落归根的梁老太,一来一往,互相温暖的动情故事。

影片荣获第21届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特别关注奖,并几乎囊括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全部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这是对《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的肯定。虽然故事并不鲜见,格局也不大,但小人物,平常事,却更深入人心。

如果单纯看这个故事,的确收获温暖与感动,但细细看来,这平淡的故事中,导演却费有很多心思和技巧,呈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三代人的成长。本文就从导演的创作技巧及人物的刻画方式入手,解析这部电影背后的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创作技巧:大实景高清拍摄,大量吃饭场景体现浓浓的纪实感。

1.简单且细腻的“白描”

电影的手法是简单且细腻的“白描”,就是在记录一群平凡人所做的事,大量生活细节,勾勒出的是香港普通人的群像。而正是这种群像中蕴藏的力量,才是许导演一直追求的电影美学。

整部电影没有特效,没有配乐,场景简陋,镜头简单。电影由众多琐碎的生活场景组成,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许鞍华所关注的是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琐碎的生活情境处处凝聚着人物细腻的情感。

不急不缓,静静将生活还原于你的面前,恰如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所说的:

“要以观察生活武装自己,而不是打着游戏的名义在电影中呈现虚假生活的死板和冷漠。要遵循人物和环境的真实性,而非肤浅地臆造形象。”

2.大量吃饭的镜头,不厌其烦

真实的人生,就在这些柴米油盐,家常叙话中,平凡而细腻。

电影以吃饭为主,通过贵姐和家安在饭桌上的互动交流表现母子情深。

认真地数了一下,贵姐和家安在一起吃完饭一共出现了8次。

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联络感情,贵姐和家安母子俩饭桌上的话题离不开当天的所见所闻,包括买报纸、上团契、探望住院的贵姐妈妈等。

两人吃的菜也很简单,一个是炒青菜,另一个通常是鸡蛋,张家的饭桌上几乎没有肉的身影。

和亲戚外出就餐时,张家母子都会打包饭菜回家作为第二天晚餐的菜。张家目前的经济能力不允许母子俩每顿饭吃肉,在生活条件一般的情况下,贵姐还是认真对待每一顿晚餐,从不敷衍,她变着花样烹饪鸡蛋——蒸水蛋、煎荷包蛋、豆角煎蛋苦瓜炒蛋……

贵姐在鸡蛋中倾注的是深沉的母爱,"鸡蛋”这一意象也寓意着母子俩平凡简单的生活。

二、人物刻画:多角度穿插叙述,将人物形象全面化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那些非常成功的电影,无一不是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物是影片的灵魂,而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三个人物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导演甚至用了多种方式,将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升华。

1.角色的多重身份

中年一代的贵姐:

在影片中,中年一代的贵姐是一名超市生鲜部的理货员,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同时是母亲的女儿,弟弟们的好姐姐。

作为超市员工,她勤勤恳恳。作为母亲,她跟儿子之间的沟通平淡无奇。虽然住在平民区,虽然丈夫早逝,虽然弟弟们在她的供养下,都早早事业有成。但贵姐对生活没有多余的埋怨,也不是三缄其口的忍耐型。

她保持着平凡底层对待生活的坦然顺命,再多苦难也真放得下,默默付出亦是值得。

对儿子、对亲人、对阿婆,宽容与善心都显得难能可贵。

2.以细节表现人物心理

青年一代的张家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贵姐的儿子很懂事,一个细节也说明了他与妈妈相依为命的母子关系。

阿安去参加团拜会,团契的内容是“爱恨家庭”。

第一个项目是用画画的方式表示家庭亲疏关系,安仔的大树上只有妈妈一个人。妈妈是树冠,他是树干。说明平时只有妈妈一个人在照顾她。

第二个项目当教会的学姐问阿安,“当你妈妈叫你写作业的时候,你怎么回答呢?”,阿安平静地说:“哦!”,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诧异。

然后学姐继续问:“她叫你早点回家呢?”,阿安回答:“哦!”。

“那么她叫你不要打长时间的电话呢?”,阿安回答:“哦!”。

这种苍白无力的对话,几乎不像是一对母子之间的对话,然而却很真实,也让人会心一笑。

在他们与阿婆的交往中,妈妈一直让阿安帮助婆婆做事:搬电视,调电视机,修灯泡,剥柚子……

平时在家妈妈对他直呼其名,两人之间没有太多亲昵。妈妈处处在培养孩子照顾他人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包括外婆生病后阿安的表现,也表明他是一个懂事,体恤人的孩子。

与同龄人及长辈交往都不错。

3.以悬念带动人物发展

叶落归根的年老一代梁老太:

《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个独居的老婆婆,刚开始总是独来独往,并且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给观众留下了悬念。

遇到善良的贵姐,两人成了好朋友,一起进进出出,阿婆多得贵姐和她儿子的照应。

原来:阿婆的女儿已经死去多年,女婿已经带着孩子再婚。因为一直惦记外孙,一贯节俭的阿婆买了两个戒指,一条金链子,让贵姐陪着,约了女婿,送给他们一家,因为“这么多年,一直没为外孙做什么”,想借此了一桩心愿,可被女婿冷淡的拒绝了。

回来的巴士上,阿婆很伤心,把金戒指金链子的盒子给贵姐,说:我女婿不要的,现在都送给你戴。贵姐一点也没推辞,把首饰盒放在自己的皮包里,对阿婆说:我帮你收着了,日后你有什么用钱的地方,我都帮你办妥。

言下之意,是承诺了会料理阿婆的后事,让阿婆放心。贵姐说的时候眼睛没有看阿婆,看似轻描淡写的,但是,对尤其关心自己后事的中国人老人来说,这承诺有多庄重,我们都知道。这时,她们才刚刚认识不久。

阿婆说:我做了鬼也会保佑你和阿安。贵姐挽住阿婆的胳膊,拍了拍她的手。

生死之约这件大事,竟也可以许的这么朴素,这么动人,这么波澜不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影片立意:悲情社区并不悲情,而是和中国大多数社区一样温暖而不失人情味

这部影片的创作背影是天水围作为香港的贫民区,一连发生好几起悲惨的家庭暴力事件。于是导演许鞍华深入天水围,了解这个地区的真实生活。

探访下来,发现这个悲情社区并不悲情,而是和中国大多数社区一样温暖而不失人情味。

电影塑造贵姐这样一个善良乐观的人物,身体力行给儿子做好榜样,牺牲自我给家人带来幸福,并用她的善良给孤寡老人梁老太带来家庭的温暖。

虽然悲情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但贵姐赠予人的善意,人性的美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贵姐的大爱给家人、张家安和梁老太,给悲情的天水围带来温情,贵姐帮梁老太重建对生活的信心,也给观众带来生活的信心。

在电影结尾,外婆说:“做人真是很难?”

贵姐笑着说:“有多难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天水围的日与夜》,三代人相互温暖、互帮互助,冲刷掉悲情,治愈心中的“缺口”,这正是影片背后的立意。

有人曾评价许鞍华是唯一可以在香港电影圈里与男性导演抗衡的女性导演,比起张婉婷,张艾嘉在描述女性题材上的功力更胜一筹。看完这部电影,深以为然。三代人的故事确实平淡得离奇,但普通人悲情中的温暖却是其叙事的核心。

《天水围的日与夜》以贵姐的日常生活开始,也以贵姐与母亲的日常对话结束,只不过,经历了这些温暖的故事后,贵姐心境更加豁然达观,也让梁老太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愿我们都成为像贵姐这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