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被电子设备包围,已经离自然越来越远,举个例子,有多少人在一年之内没有见过野生的青蛙了?事实上,这不是孩子有没有外出活动的问题,而是一种神秘的现象改变了青蛙的生态。

1、青蛙的神秘消失?
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情?青蛙的数量在神秘下降?那些可爱的生灵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在目睹了青蛙的大量死亡后,人们不禁在问,这是谁干的?

2、“死者”还有两栖类!
在寻找“凶手”之前,先听一下其它“受害者”的声音。
根据数据统计,科学家从上个世纪开始记录,全球两栖动物的变化,结果惊人地发现,有超过500种两栖动物的数量发生下降,其中将近五分之一已经灭绝。
面对如此可怕的局面,人们不禁追问,究竟是什么伤害到两栖动物的生存?
3、幕后真凶是谁?
寻找幕后真凶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科学家们还是锁定了目标,那就是一种真菌。
这种真菌是壶菌,而它引起的传染病就是壶菌病。壶菌病可以导致两栖动物的皮肤损坏,进而威胁其生存。
放在过去,壶菌病并没有形成规模性传播,但是现在随着贸易全球化,壶菌病已经“侵入”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蔓延之势不可遏制。
蛙类在澳大利亚是繁盛的种类之一,但现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也是它,将近10种已经灭绝,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
虽然找到了病源,但是壶菌露出一口白牙——“笑而不语”,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控制壶菌病的办法。

4、你以为就这样?
当人类眼睁睁地看着两栖动物被壶菌病折磨得死去活来,却没想到更大的危机随之袭来。
表面上,壶菌病只影响蛙类等两栖动物,但不要忘记另一个物种,那就是蛇。
因为蛇吃蛙,随着壶菌病的侵入,青蛙数量的减少很有可能会影响蛇的数量。
事实果真如此吗?
5、这只是一种猜测?
看上去逻辑很简单,但研究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当人类开始研究蛇类时,由于蛇的神秘特点,发现这种古老的物种并没有那么容易研究。
但放弃,就不是科学家该干的事儿!
他们打算用一种新方法来测试这个想法。

6、一个持续7年的试验
他们把研究区域放在国家公园,这样可以更好地排除环境和人为因素。
既然蛇不好研究,那么就把时间线拉长。
于是他们选择2004年作为时间节点,原因在于那一年发生壶菌大爆发事件,导致众多两栖动物灭绝,然后比较爆发前1年和爆发后6年的蛇类数量。
付出7年的努力,真的可以成功吗?
7、第一次尝试失败
一切看上去很美,因为有7年的统计数据,可现实既冰冷又骨感,在他们的观察中,物种的被检测频率相当之低,很多物种只被发现一次,这无论如何无法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得到答案。原因很简单,比如不能因为检测不到某一个物种,就认为它已经消失了。
那还有其它办法吗?

8、转变思维是关键
研究人员转换思维,不再衡量绝对数量,而是估计在两栖动物灭绝后,蛇类多样性指标发生变化的概率。经过调整,发现蛇的群落发生显著变化,种类大幅度减少,而且目测可以发现,很多蛇瘦弱不堪,由于缺少食物饥饿所致。
9、最后的启示……
到目前为止,关于青蛙及两栖类的神秘消失已经真相大白,结论大家都看到了,但更重要的不是讨论蛇、蛙、菌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明白一个道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代表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而连锁反应就可能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而人类,请不要站在雪山边自拍合影,因为下一个可能就“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