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幅微信对话截图,由于一名老师在有些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把本班同学的考试成绩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了,结果受到了其中一位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家长:张老师,你在群里发成绩这样不好吧?侵犯了孩子的隐私,而且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你必须要赔礼道歉,否则我到教育局告你。

老师:我认为我没做错什么,我在群里发成绩,只是为了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某家长:那你为什么不能私发?你这是故意的,有错误不承认,你必须要上门道歉,否则我去教育局告你。

老师:随便你告,大不了我不做这份工作。

看到这段对话,想起近年来,老师由于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受到家长、学生“冲击”的事情时有发生,被告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也偶而有之,并且大多以老师“失败”而告终。

孩子的教育,是家之大事,更是国之大事。因为孩子代表着一个家一个国的未来和发展。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或许我们从中能悟出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久很久以前,几棵大杨树生养了一群小树,小杨树们围绕着大树快乐地生长着。但在生长过程中,小树群中有几棵明显跟不上其它小树的生长速度,逐渐被其它小树所掩盖。树的主人看到后,就想把那些长的慢的小树移到树群旁边,以便让它们更好地享受到阳光和雨露。但这几棵小树的父母就不愿意了,说是主人没有公平对待它们的孩子。没办法,树的主人只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小树在茁壮成长,但有些小树树干里长了虫子,啄木鸟伯伯发现后,就前去将小树皮打个洞,把虫子挖出来。树妈妈看到后,怒斥啄木鸟,说啄木鸟啄破了孩子的外衣,侵犯了小树的隐私,要去告啄木鸟。啄木鸟伯伯只有罢嘴离开了。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树们已经长到了三、四米高,但有的小树由于没有赶上其它小树的生长步伐,得不到足量的阳光照耀和雨露滋润,再加上树干的虫子袭扰,长了很多的枝叉,分散了主干的营养,严重地影响了生长的速度,高度明显低于其它小树且树干七扭八歪。树的主人就要把这些小树的枝叉砍掉,把树干强行校正。可树妈妈又不干了,说这样会伤害小树的自尊。

这些小树就在树妈妈的“呵护”下自由散漫地生长着。又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看到这些小树实在没有成材的可能了,只好把它们连根砍掉。

俗话说,“小树要砍,小人要管”。如果管不让管,早晚会被“砍”。

现在初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讲,说的比较多的词汇“公平”、“隐私”和“自尊”,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公平--快慢班

教育部几乎每年都要发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规范的通知”,2019发出了中小学招生部署工作的规范文件第8项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的《十项严禁规定》,严禁区分快慢班教学班级,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置快慢班和重点班。其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公平地、均衡地接受教育。

我们知道,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客观存在的。发育期的先后、身心承受能力大小、思维发展快慢、文化基础强弱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学要因材施教,“材”只的就是个人的基础和素养。一个班60人左右,层次太多,老师很难组织教学,只好按中等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势必让基础好、素养高的孩子吃不饱,或许导致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应付的不良习惯;而基础弱、素养低的同学,虽已很尽力,但仍跟不上,继而导致厌学、弃学的可能。试问,这能叫公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隐私--公布成绩及排名

记不起从何时开始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只记得已经“三令五申”了。我国的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合格性(达标)考试,其依据就是排名,需要的是竞争。很难想象,平时不知道自己在中考时所有“竞争”对手中的位置,如何去把握自己、调整自己?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成绩和排名成了学生的隐私了?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成绩和排名,不是自然权利,是对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检验,受教育者有义务接受大众的检查和监督;成绩和排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有很大关系。成绩和排名,不仅是对学生的检验,也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检验。如果成绩和排名也算自然权利的话,九年义务教育和参加考试是不是也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自尊--留级制度

留级制度什么时候被什么部门取消的,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清楚是在哪个环节上取消了留级制度。

据小编了解,留级制度的取消主要基于三种原因。一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很早以前有这种说法,“跳级的学生是天才,留级的学生是个蠢材”,怕伤害孩子的自尊而取消的;二是在执行留级制度的时候没有严格地执行留级标准,有的是把成绩达标就是“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孩子留下了,有的是九年级时把成绩中等甚至偏上的孩子留下了;三是为了照顾家长的面子。

在此,小编只谈第一种。自尊,是人在自我评价时产生和形成的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也叫“自尊心”、“自尊感”。如果不能培养孩子面对现实,公正地评价自己,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导致自尊过强则成了虚荣心,自尊过弱则变成自卑。学习跟不上,是有很多原因的,如果找准原因,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大多还是能跟上正常进度的。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学习成绩好坏不能决定人生成功与否。人有一短,必有一长。有的孩子确实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悟性,但不代表其它方面没有悟性。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孩子的教育,最主要的是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态度和习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只要尽力了,学习成绩不好不丢人。找到孩子的发光点并激活,孩子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对教育者来讲,实事求是才是对受教育者最大的公平,实事求是才是对受教育者最大的尊重。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